“百物生长此时,皆清德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千百年来,“清明”一词被人们赋予许多寓意。“清”,清正廉洁,洁身自爱;“明”,明辨是非,公私分明。
廉政提醒
2024年清明节将至,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防严治节日期间“四风”问题,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树立文明绿色节俭的祭扫新风,党员干部要树立厚养薄葬的时代新风,做文明祭扫的践行者,文明新风的先行者,文明过节、廉洁做事,带头移风易俗树新风。
清明节期间严格做到“八个严禁”
严禁违规使用公车、公款、公物参与私人祭扫以及踏青、游玩、访友等活动;
严禁借祭扫之机使用公款或接受下属单位及管理服务对象安排到风景名胜区、采摘园等地吃喝、游玩;
严禁使用公款为回乡探亲、祭祀扫墓的党员领导干部提供餐饮住宿等接待安排;
严禁违规组织或参加老乡会、同学会、战友会;
严禁组织或参与封建迷信、低级趣味活动,不得借祭扫之机以各种理由、各种形式用公款购买各类私人祭扫物品;
严禁在祭扫中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借祭扫之机收受有关单位或个人的款物;
严禁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参与各种形式的赌博和值班期间饮酒;
严禁违规在市区街道、社区、公园、林区等禁火区焚烧冥钱。
清明来历
历史典故中,清明节来历众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介子推的传说。介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备受艰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国主政后,子推不以功邀赏,而偕其母隐于介休绵山。晋文公求贤不得,于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子推母子守志,抱柳被焚,留下血诗一首。
一首诗五十余字,三提“清明”,其意是想要晋文公保持清正廉明,决不能做个昏君。2500年前介子推的忠义之举使清明节在起源之初就被赋予了“清廉”的含义。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封绵山为介推田,敕令子推忌日焚火寒食,是为寒食节。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晋文公登绵山置祭,发现柳树复活。睹物思人,念及子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远大抱负,遂封此柳为“清明柳”,定此日为清明节。一说清明插柳的习俗就是来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