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反对校园暴力——致家长的一封信

加区七小政教处
创建于04-03
阅读 219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校园欺凌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对于被欺凌者而言,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更为严重且难以治愈的心理、精神创伤,严重影响日常学习、生活。对于欺凌者而言,会造成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最终步入犯罪歧途,走上不归路。为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加区七小特致各位家长一封信,让我们共同预防校园欺凌,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1.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他人身体或者恐吓威胁他人;

        2.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他人人格尊严;

        3. 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4. 恶意排斥、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5. 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二、预防校园欺凌家长应该怎么做?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身作则,预防实施暴力行为。

        家长平时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要尊重、关心、理解孩子,切忌对其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有欺负别的同学现象,一定要认真反思,家里是否存在家庭暴力,可能会让孩子从被打中受到不良影响,转而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去伤害其他无辜同学。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孩子一旦拉帮结派,出于朋友义气,一时冲动可能会不计后果。

        2、重视与老师、学校的沟通与联系。

        与老师经常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主动配合学校和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孩子在校要团结同学,互帮互助,不能欺凌同学,遭受其他同学的欺凌后及时告知家人。

        3、坚持预防教育。

        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学生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既不能让孩子以暴制暴,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遇事从容处理。

        4、加强法治教育。

        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法治教育和日常监管,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不法侵害。

        5、教育孩子机智应对,学会坚强。

        告诉孩子遭遇学生欺凌时,一定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或拨打校园欺凌举报电话,保存好相关证据,必要时及时报警。发现有学生欺凌事件发生,应及时劝阻、报告学校或打110报告公安部门。

        6、督促孩子按时上学、返家,不在上、放学路上逗留。

        上放学路途,让孩子结伴而行或家长接送,避免孩子在上放学途中受到欺凌。

        7、周末和节假日要监管好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不要和举止不文明的同学、朋友在一起玩,更不进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同学相聚不喝酒、不抽烟,远离毒品,不痴迷上网、打游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育孩子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三、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四、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1.不做受害者

        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3.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以法,润物无声。各位家长,预防校园欺凌,反对校园暴力,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们,既不要做施暴者,也不要做受害者,让我们共同努力,对校园欺凌说不!愿所有青春少年都能被温暖对待!

阅读 219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