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谷凭谁能解意

红军第一村
创建于04-03
阅读 5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接到省通研会到蓬溪县红军村采风和学习的通知时,心中难免忐忑,对于人生经历已经较为丰富的自己来说,这里仍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对旷继勋,罗世文等领导的这场起义也了解甚微。

从我们这里的县城出发去蓬溪的红军村,其实路途并不遥远,高德地图显示不过252公里,况且还几乎全部是高速路,但心中却是惴着若干未解之疑问而起程的。

下高速后复往红军村前行,来到一三岔路口,指示牌上有字赫然在目:此去天堂村,心中若有所思。关于红军,关于旷继勋、罗世文这一众革命者,在我的脑海中的形象似乎一下子就清晰了许多。

年少时代读《中国革命史》,记忆力是特别管用,南陈北李也好,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人物也好,都记得一清二楚,至今未能忘记,但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红军和红军的故事。  

2009年,国防大学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出版在全国发行时,我是在第一时间购得此书,几乎是在如饥似渴的状态下完成了阅读,书中关于红军人物的故事让人记忆深刻,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十九师师长寻淮舟,二十一师师长胡天桃留给我的印象最为难忘。

这些年轻的红军将领们,把他们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所钟爱的理想和抱负。他们慷慨赴义,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天动地。

金将军还在一次讲演中重点介绍了年轻的红军师长胡天桃,胡天桃怀玉山战败后,他的黄埔同学,“胜利者”王耀武见到他时,几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胡天桃身上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单衣,下身的裤子也破破烂烂的,脚下的草鞋还是不同颜色的,一个破干粮袋,一个破瓷碗。

                                                                             

当时:正是隆冬季节。这位年轻的红军将领正是多次与王耀武交手并屡败于他的红军骁将胡天桃。要知道,当时的胡天桃可是科班出身的黄埔二期生。只需要稍微低下他那高贵的头颅,放弃他视为至尊的理想和信念,难到他的“校长”不会给他送上泼天的“荣华富贵”?

但是:在这样的生死决择面前,胡天桃选择的是另一种大义!

今天来到牛角沟,来到红军村,我将要在这儿际会《苦难辉煌》中提到的另一些红军将领——旷继勋将军和他的战友们。

相关资料显示,旷继勋在蓬溪领导这次起义,树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大旗时,虽然还很年轻,但是也因军功累积而获得了高位,手下有多达4000余人的官兵,“拥兵”而“自重”难道不可以成为四川的另一个刘湘或者杨森?但他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

当然:对于旷继勋领导的牛角沟起义这一神来之笔是有其必然性的,因为在之前,旷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接受了中共党刊《向导》的观点,开始学习和信仰了马克思主义,并于26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旷继勋和他的战友们领导的这次牛角沟起义,是坚定执行中央“八七”会议的具体体现。这次起义,高举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大旗,他们创建了四川最早成规模的红军队伍,建立了四川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极大地鼓舞了四川人民的革命斗志,这是居功至伟的!

旷继勋和他的战友们领导的“蓬溪起义”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我党反抗军阀统治的又一次伟大尝试。因为准备并不十分充分,加之周围的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却为四川之后的革命运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牛角沟起义,旷继勋和他的战友们留给了我两个沉重的思考。

旷继勋作为一个坚定的职业革命者,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的道理,他是很早就弄明白了的,有资料所示,婚后并没多久的旷继勋对妻子有一段深情告白:“他让妻子在他失踪后不要在寻访”时,就已经作好了为革命而牺牲的所有准备。

起义失败后,党组织并没有忘记旷继勋,最初,组织上有意将他送到苏联留学,对于旷继勋来说,这无疑是极好的安排。纵观从苏联军事学院学成归来的中共高级领导人,待到革命胜利后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因为当时的革命形势危急,旷继勋因有着丰富的军事知识和高超的指挥能力,而被派往上海参加中共“特科”“红队”的工作。同牛角沟起义相比,这仍然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无论是处决叛徒白鑫或是深夜警告黄金荣,旷继勋都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付的任务。从位高权重的起义军总指挥到“红队”普通一员,旷继勋实现了身份的从容转变。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服从大局,听从安排的高尚情操,堪称革命者之典范。

此时的鄂西红区遭受的破坏较大,缺乏军事人才也成燃眉之急,中央将优秀的军事干部派往此处正逢其时,红六军成立之后,旷继勋在军长孙得清生病的情况下毅然接下了这付沉重的担子,毫无疑问,旷继勋为创建红军大别山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资料显示,旷继勋在红四方面军战斗期间,一段时间的地位比之后成为开国元帅的徐向前同志更高,一些后来成为开国将军的老将们也是他的部下。

同行采风的曾君言到:“旷继勋如不牺牲,建国后一定会成为开国将帅之一员”!

可惜,历史是不能以假设的,就是这样一位坚持真理的优秀红军将领,居然被妒贤嫉能的张国焘“肃反”了?

旷继勋的牺牲,无疑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关于牺牲,这又让我想起牛角沟起义的另外两位卓越领导人,罗世文和邹进贤,他们也在之后的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了。

“但得苍生俱饱暖,不辞羸病卧斜阳”。

这应该就是为旷继勋、罗世文他们这样一批具有远大理想,卓越抱负的共产党员们量身定制的。

听讲解,看资料发现,牛角沟起义还有一位很关键的人物也是出了场的。

此时的黄埔毕业生、共产党人、主席的表弟、后来的国民党中将、再后来的战犯文强也忝列其间。

彼时的文强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热血的年轻革命者。此时的他,正同旷继勋、罗世文、邹进贤一样,是抱着为中国劳苦大众谋解放而努力斗争的。但是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之中,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将初心丢失了,最不能让人谅解的是,他居然还跑到自己的对立面去了,这是可耻的叛变!

行文至此:忽然记起不久前看到的一个金一南将军的视频。

视频讲述,参加中共一大代表的13人中,最年长者45岁,年轻者才19岁。在那样一个腥风血雨的年代,他们相聚在一起,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彼时的他们并不能预见这次大会对今后新中国的成立,会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

有心人做了一个统计,后来的岁月中,13位代表中就有7人出现了问题,占出席代表总数的54%。他们中有的人成为了叛徒、有的作了汉奸、有的成为了国民党的御用枪手、还有的自行脱党,半途而废。这其中就包含有残酷迫害牛角沟起义总指挥旷继勋的张国焘。他后来还极为可耻地成为了国民党的军统人员。4人为革命牺牲,占到会代表的31%。而最终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身份,见证新中国诞生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而已。

此后:有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如果当初参加会议的这13人都能准确无误地预测到28年后能成功建立新中国?他们当中还会出现脱党者?当汉奸?当叛徒?

历史真的不能假设!

非常不幸的是,牛角沟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在后来的对敌斗争中都牺牲了,没能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讲解员刘春红的讲解中,她特意为我们隆重介绍了一个当时的参与者,18岁不到的号兵胡炳云,在革命的腥风血雨中逐渐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骁将,开国将军,这是一个在对敌斗争中迅速成长的红军典范。

也有先前积极参与起义,后来成为了掉队者,甚至成为了可耻的叛徒,文强不是唯一,当时的进步青年蒋述法扮演的就是这种极不光彩的角色。

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一些人也只能算是被裹挟于其间,一时间,真可谓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牛角沟起义的这4000余名红军战士,从历史的侧面再一次证明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样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

九十四年的岁月也许就在不经意之间流逝了,但牛角沟起义、旷继勋和他的战友、红军和红军故事并没有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            

座谈会上,四川红色文化专家,中国红军第一村项目文化总监王益先生的发言令我印象深刻,他说:“旷继勋带领4000人在我们这儿的起义,为中国革命在四川的蓬勃发展杀开了一条血路,我们这儿的人从小耳濡目染了许多红军故事,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我们的后人记住来时之路,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是我们的情怀,更是我们的责任”。

红军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成,云集了一大批具有高尚情怀的仁人志士们的努力,他们是一批有理想、有情怀的“牛人”,他们打造的这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为的是宣传红色文化,讲述红军故事。

在红军村不到两天的采访日程中,有幸见到两位极具情怀的人物。

作为红军村金牌讲解的唐春红,为我们讲解时,口齿伶俐、条理清晰、知识渊博。似有大学教授之风范,实难与本地村民的身份相联系。

见我等一众面有疑惑,带队的王益先生为我们介绍到:“小唐其实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牛角村人,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因为对红军英雄人物的景仰,让她从一个当地普通农民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一名优秀的金牌讲解员的,盖因青少年时代就树立起来的英雄史观,理想和情怀使然。

其实:以她的实力,完全可以谋得一份所谓收入更高,职业更体面的工作 ,但她硬是抵御住了物质的诱惑,坚持了内心更为深邃的那一份“精神层面”。

其所为:让我等这一众采风学习的“老师们”无不肃然起敬!

看过记念馆,藏兵崖,大家来到了牛角村起义指挥部旧址,第六感官告诉我,这里应该深埋着更多的红军故事,自感心中疑虑太多,意犹未尽,同德阳李教授一众约定,再一次拜访舒维吉同志。

他是红军村支部书记,但还有一个让人绝不能忽视的身份,牛角村起义的总指挥部就设在他家院子里,,起义指挥中枢的三巨头旷继勋,罗世文,邹进贤都曾住在他家客房。

听舒老先生介绍:旷部到达牛角村前,他家就是当地的富户、开明士绅。旷继勋所部到达后,舒先生的爷爷,将旷继勋等主动请到家中,并将全部房屋打整干净为旷部作指挥部所用。

这很不容易,昔年的牛角沟村还是比较封闭的,旷部选择这样一个地方来举事不无道理,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舒先生的爷辈却能难得的开明,这和旷部的纪律严明应该是分不开的。

当年:旷部这4000多人绝不是什么乌合之众,部队之中己经有很多像“三巨头”这样忠勇的共产党人,正因为有了共产党领导下的铁的纪律,这才感动了舒先生他们的先祖,毫不犹豫为旷部提供了这样一个极佳的起事地点。

可以想象,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时刻,旷继勋他们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起义的事项,而舒家族人利用本地人身份的便宜条件,为起义指挥部源源不断地打探消息,继而身犯险境为侦察人员带路,这也算着是一种革命的自觉吧?

为了更能真切地体会到当时起义的真实情景,笔者实地参观了起义指挥中心旧址,食堂、会议室、当年红军推过的石磨、当年红军用过的棕木箱。旷继勋、罗世文、邹进贤的卧室,力求近距离地与先烈                            们进行心灵际会,感染到那一份深深的英雄情结。

舒先生真是一个有心人,临了仍不辞辛劳带我们参观了当年的牛圈遗址,当年:起义总指挥旷继勋所骑白马正是拴养在舒家的这个牛圈中。舒先生还用手指往不远处一较为开阔的地方,这是舒家办粉房的原址,所产粉条是当地名特产,红军事务官从舒家购得不少粉条用于改善红军伙食。

谈起红军,谈起红军的故事,舒先生自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景仰之意溢于言表。

其实:牛角沟起义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起义本身,在于在这里、在全川、在全国布下的革命火种。牛角沟村乃至周边很远的地方的人们,在红军走后继续参加革命工作,因为眼里有情怀,心中有理想。

看得出,舒先生介绍自己一家时也是颇为骄傲的,这许多年来,仅他们直系家族就成长起来了十多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有的还担任了省上的高级干部。他们秉承红军传统,奋勇作为、干净担当,从无一人出现过违法乱纪的行为。说这一家没有受到当年旷继勋这批共产党人,这些红军的影响,有谁信?

对于自己的成长经历,舒先生也引以为傲!作为一个土生长的本地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继而担任本村的村支书,再因工作出色被提拔到镇上担任领导干部,这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其实就是因为红军精神的引领。

年纪大了一些,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舒先生并没放下他心中的那一份执念,年已七旬的舒先生放下在城市的优渥的生活条件,回到红军村继续担任村支书,为乡亲们服务的同时,为那些川流不息来到红军村寻访红军足迹的领导和游人们,讲述着红军和红军的故事,这样的格局,这样的情怀,谁能又说这不是红军精神在红军村的延续?

张人士会长说得好:“所谓作家,其实就是社会的记录者、传承者。我们应当不忘这段珍贵的历史,不忘让我们获得今天幸福生活的先烈,珍惜当下,在红军精神鼓舞下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坚持我们的伟大信仰,唱正能量的歌,写高质量的文章,真正做到继承先烈遗志,做国家的栋梁。”

作为学习和采访团之一员,我深以为然!

想起昨天经过来此不远的那个“天堂村”,对于村名的由来,我似有顿悟!

 


朱旭东,四川井研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会员,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乐山市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我的翠翠在天边》,作品入选多种文选。国家税务总局乐山市税务局文联副主席。

这里是“人民军队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诞生地中国西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南昌起义后巴蜀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地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和先声红六、四、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革命锤炼的奠基地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人物旷继勋大革命起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研学旅行、企业团建首选地我们热忱欢迎您的光临!“中国红军第一村”

咨询热线旅游咨询:0825-2893333 唐老师

党性教育咨询:19130925381 高老师

研学咨询:19182586416 王老师

监督电话:18113456612

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指挥部旧址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
阅读 5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