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羊学校“清明节”放假致家长的一封信

创建于04-03
阅读 7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尊敬的家长朋友:

       万物复苏,天地清明。清明节是缅怀先辈、寄托哀思、出游踏青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假期也即将到来。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现将放假时间安排及温馨提示通知如下,敬请家长配合,做好孩子的监护、教育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2024年清明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放假时间:4月4日(星期四)—4月6日(星期六)共3天。返校时间:4月7日(星期天)正常上课。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为了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祭祀,共同打造“文明清明、绿色清明、安全清明”,为确保祭祀活动文明、有序、环保、和谐、安全,特向家长朋友发出以下倡议:

        

       一是树立新风、文明祭扫。推行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祀方式,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二是生态环保、绿色祭扫。树立环保意识,倡导鲜花替代纸钱、鲜花替代坟标祭祀方式,破除砍伐竹木枝条悬挂坟标、焚烧纸钱香烛祭品、燃放烟花爆竹等陈规陋习,共同爱护环境,节俭文明祭扫。

        三是安全有序、平安祭扫。合理安排时间,错峰祭扫,保证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当前正值森林防火最紧要最关键的时期,防火责任重于泰山,保护森林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广大家长朋友,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号召,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清明节更加文明节俭、安全有序、低碳环保。

       1.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2.祭祖:

       清明节作为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扫墓。古往今来,我们中国人都有在清明节扫墓的习惯,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总会赶在清明节前回到家乡故土,为祖宗先人扫墓祭祀。在祭祀扫墓时,一般都是先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后摆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比如磕头、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说一说这一年来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后来又是如何妥善处理的,让先人不必惦念牵挂等等,表示对先人的关心和忆念。

       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第二种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第三种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4.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如今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5.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6.面塑:

      清明时节蒸面塑“燕燕”的习俗由来已久。人们用白面捏成一个个小巧的燕子,蒸制完成后赠送给亲朋好友。一个个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面塑既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也传递着人们对家庭兴旺、子孙满堂的美好祝愿。

     7.泥塑

     捏泥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的认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的动手能力和空间立体感。

     8.做青团:

    清明节吃青团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习俗,青团是一种特色小吃,通常用青艾汁或浆麦草混合糯米粉制成,中间包裹着豆沙、莲蓉或芝麻等馅料。青团的颜色是青色,象征着春天,人们在清明节吃青团、做青团,表达对春天的喜悦和迎接新生的希望。

       每位同学利用“清明节”假期,和家人一起体验上面“清明节习俗”中的任意两个习俗(祭祀除外),用拍照或录视频的方式记录最后的成果。

      四月伊始,春意绵绵,做好预防,不负春,祝大家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文明有意义的假期!

       校训:勤勉 文雅 活泼 创新

       校风:整洁 和谐 务实 高效

       教风:实干 善思 进取 创新

       学风:乐学 勤学 善学 博学

阅读 7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