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为了让学生懂得不但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各班主任老师专门召开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给老师和学生的建议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成效。在实践中,可采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首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善意的批评,大人也会犯错误;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理解他们的快乐与苦恼。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发挥他们的长处;其次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写给家长的话
1、保持和睦的夫妻关系。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在他们的心里形成一个安全的家庭港湾。
2、与孩子多沟通。沟通是和谐关系的“金钥匙”。家长可以多跟孩子聊天,每周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与孩子畅谈。这个畅谈是不包含批评的,只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让孩子能够敞开心扉。
3、带孩子一起玩或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学习虽然是孩子的第一要务,但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家长不妨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外面进行一些活动,比如体育锻炼、参观博物馆、看展览等。
4、鼓励夸奖而少批评。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和批评。父母尤其要注意多鼓励和夸奖孩子。并且注意多鼓励和夸奖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兴趣爱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