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教师同学们家长朋友们:
万物始新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我们也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三天假期。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树立文明、绿色、安全、节俭的现代殡葬祭扫新风尚,学校将做好安全排查工作,及时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了您的孩子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梨树县东河镇中心小学校温馨提示:
一、守护我们的学校和家园安全,严禁在学校附近、小区内、楼道内点香蜡纸钱,燃烧锡箔、燃烧祭祀物。
二、清明期间,正值人流和车流高峰,交通拥堵,建议科学合理安排祭扫时间,错峰祭扫。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环保方式出行。在公墓祭扫时听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安排,保证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
三、如离家外出,请您妥善保管家中贵重物品,做好室内安全防盗工作,在外出前检查家中燃气阀、水阀、电源、门窗是否关闭,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四、安全使用电器,定期检查使用电器的线路是否老化,发现情况及时整改,对长期不用的相关电器,请切断电源,避免因长时间待机造成火灾隐患。
五、请勿在公共区域、楼道堆放杂物,以免阻塞通道,造成消防安全隐患;
六、请自觉维护小区内的各种消防设施,不随便动用消防器材,发现损坏现象请及时向报修。
七、保持清明节期间各消防通道畅通,切勿占用及停放各类车辆。
节日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传说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各国期间,一次断了粮食,他的随从介子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重耳复位以后对于跟随自己的有功之人大肆封赏。
但是介子推不愿意接受封赏,就领着老母亲躲进了深山里,重耳采纳了手下的馊主意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没出山。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义,就在这天大家都不烧火做饭只吃凉食,因此这天也被称为“寒食节”,后来寒食节跟清明一起合并为“清明节”。
清明习俗
1.扫墓•习俗
扫墓是清明节古已有之的习俗,这一天人们会为故去的亲人扫墓烧纸,有些地方还会给土坟填土加固。也有的地方不烧纸不烧香,这和现在的环保要求有关,但也有寒食节禁火的原因,在这些地方大家采取的是在坟头的树枝上挂上冥钱、纸帛。
2.踏青•习俗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3.放风筝•习俗
风筝又称“纸鸢”,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4.荡秋千•习俗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特别被儿童所喜爱。
5.插柳•习俗
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插柳避免疫病了。
6.植树•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