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
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气习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习俗之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清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清明习俗之郊游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清明习俗之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习俗之吃青团
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认为,糯米粘在一起就像亲情一样,所以在清明节,吃青团也是表达对逝去亲人亲情的一种方式。
清明习俗之插柳成荫
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清明习俗之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的意义
缅怀先人,表达孝道。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表达对先人思念之情的文化传统。在这一天,人们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向先人墓前供祭、焚化纸钱,并叩头行礼拜祭。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祭祖的节日,也是春天的一个重要节气,代表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时期。人们在这一时期会进行踏青、郊游等活动,享受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新生。
传承家族记忆与文化。清明节还承载着家族记忆和文化传承的意义,通过扫墓祭祖,家族成员能够感受到共同的记忆和文化。
促进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还能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清明节不仅是对先人的纪念,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亲近,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祖先的敬重、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对自然的亲近。
小朋友们也用拍视频的方式来纪念这节日!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