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一年一度的“清明”假期即将来临,为让您及家人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小长假,根据国务院放假通知,结合当前实际,现将相关事宜温馨提示如下:
1.放假时间安排: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4年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7日(星期日)上班(补星期五的课)。请周五值班教师及家长准时到校安全值班。
2.牢记事故警示,打造安全清明。
清明祭祀,是缅怀先人的感恩行动。要牢记“一点星星火,可毁万亩林”的事故警示,千万不要使祭奠祖先的孝行善举事与愿违,成为破坏森林资源的罪人。严禁在公共场所焚烧冥币、纸钱等祭祀用品和燃放鞭炮,有效减少“火”的隐患,让清明更加安全。
3.带头弘扬新风,打造环保清明。
在新时代,希望广大家长朋友以时不我待的心态,带头树立文明、安全意识,突出生态、环保、低碳理念,自觉推广文明健康安全的祭祀方式,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城市的行动中来,严防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4.遵守防控要求,提倡网络祭扫。
倡导尊重生命、绿色文明的祭祀新风,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祭祀礼仪。大力推广家庭悼念、异地追思、网络祭扫、委托祭扫、踏青遥祭、社会公祭等多元化祭奠方式,切实减少远行祭祀、实地祭扫。
5.重视孩子的节日安全。
清明节期间交通拥堵,出行时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过马路时注意过往车辆,不在马路上并行、逆行、横穿、追逐打闹等
清明节期间,忽晴忽雨天气多变,路况复杂,驾车出行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车速及安全间距,避免事故的发生。
教育学生出返家路上不贪玩,不去池、塘、沟、河流、水坝、水库等野外水域游泳、捉鱼虾、玩水,按时回家。
有小伙伴要去玩水时,要及时劝阻。劝阻无效要就近寻求附近行人帮助。若附近没有行人,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或家长。
远离危险水域,若书包、鞋子、文具等不慎掉进了河水中,不要自己下水捡拾,应回家告诉大人。
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救人或盲目跳水施救,要智慧救援。
外出祭扫时,家长做好“三清三关”:清阳台,清走道,清厨房可燃物和停放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的电瓶车;居家生活要注意关火、关电、关气源。
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防治“流感”等春季传染病,防止病从口入。
祝各位家长、同学们,清明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