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河,每拐个弯,都留下一片新绿,清明的雨,每走一步,都留下一段春光。清明,是中国人心中永存的概念,它很实,很厚,也很沉……清明的雨,唤起了原野勃发的生命,它有情,有意,有担当……它濛濛,如水的心思,轻柔拂面。抬头,画一抹抹嫩绿映入眼帘,让那万千柳条情不自禁钻入怀中。它淡淡,雾般的想像,缓慢掠过。放眼,描一片片鹅黄欢喜招摇,让那一田的春光,慌不择路地长留心间。
——题记
清明雨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每年的阳历4月3日到5日之间)。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即如《周礼》所说“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寒食节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寒食节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上坟祭扫、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由于北方寒冷,春三月气温上升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在风中,清明雨蕴含着生的波澜,它透明出灵魂的悸动,展现出鲜活的烂漫,清明雨弹奏起生命的音律,和着美妙的声音,大地上的树高了一寸,水里的鱼儿长了一厘,我们的生活又新了一春。丝丝雨从空中划过,它把中国发展的甘露落下,让英灵们能放心地安卧,人们的激情不再混沌,也许那恼人的雾霾,也会被清亮的清明雨彻底洗刷。
——后记
♥️1、【离校时间】
4月3日下午3:10
【返校时间】
4月7日早上7:00–7:30
♥️2、学习进度:《清贫》《语文园地四》
课文背诵、生字词不过关的同学要记得查漏补缺哦!
♥️3、返校时,请家长配合检点孩子的“四不带”:不带危险物品进校。(最近两周经过和大家的沟通,同学们都能遵守规则,为大家点赞👍👍👍希望能继续保持下去💪)
♥️4、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请您在家安排好孩子周末的作息时间,尽量减少孩子周末大范围聚会的现象。
♥️5、《汉字文化》小报没做的同学请这周补上。
♥️6、本周每人写一份书法作品,做一份清明节小报,并塑封好,返校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