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生涯许文塔

文\张兴贵

创建于04-02
阅读 3307

       在临县城南5里处湫河东岸的东岳山顶,耸立着一座砖结构八角古建筑——文塔,她以凌云直上的姿态,成为临县的地理与人文标志,深刻地留在临县人的印象中。

       文塔的蜚声与两个本土文化人有关。 

       清代康乾年间乡绅白文先,是本县安业乡白家庄村人,字含章,号自镜。他以第一名入庠后,胸怀大志,他于康熙后期,远离故土,西出战乱频繁的陕甘地区,考察了解民情民俗,一路将所见所闻、一草一木进行了详细记录,归而编著《游西记》,是了解清初西部地区风俗民情、地理人物的一本难得资料。乾隆二年(1737),他主持修建了文塔,当时为七层,咸丰6年(1856年)增为九层,每层有8个窗口,取意八面来风。

       文塔竣工后,于当年考中进士的寺家塔村的赵中元,意气风发,挥毫写下《文塔铭》。铭文为四字韵文,虽说仅有160字,但文采飞扬,文风馥郁,特别是“文笔参天,池为湫水”八字,将文塔的气势形象地体现出来,成为临县人的励志语。该文被石刻成碑,立在文塔内。

        

       说起赵中元,临县人妇孺皆知,他字正公,号酉古,十岁时就尽读乡里藏书,二十岁赴京博览群书,于乾隆二年(1737年)中进士,御批“即用浙江知县”,辞而不受。这在学而优则仕观念深入人心的封建时代颇有传奇色彩。后来赵中元返回故里,以酒为伴,曾被誉为北方五省著名才子的他,在五十一岁时去世,给临县人留下诸多传说与遗憾。虽然说,赵中元未能成就功名,但一篇《文塔铭》也足以让他名垂史册。

      1981年深秋,在寺家塔读书的我,与几个同学,第一次登上东岳山,拜谒了文塔。当读到石碑上的《文塔铭》时,年少的我惊讶于临县人也能写下和书上媲美的文章,一粒文学的种子已经悄然种入心田。第二年我考入师范后,迷恋上文学写作。

       1988年秋,在教学之余潜心散文等文学作品时,我再次拜谒了文塔。在文塔内,我倚窗眺望着百里湫川,沐浴着氤氲文气;我反复阅读着《文塔铭》,感悟着高古的文心,塔撑笔势,河是砚池的气概激活我无形的遐思。

       此后三十多年,尽管我再未登临文塔,但在居住的县城,向南抬头,瞭望文塔多少次,已经难以计数,文塔始终与我的灵魂不离不弃。

       2014年,我在新城上班,每天眺望文塔,有感而题一联:

       塔基依巽位,八面有风,东岳日升仪厥象;

       文笔蘸湫波,九层蓄势,北辰星转曜临州。

       联中的巽方,意思是东南方;厥象,是这般气象的意思,两个词语来源于《文塔铭》中的“邑之东南,是为巽方;厥象文明,万丈光芒”。而在中国文化中,北辰星就是北斗七星,其中的第四星主文运,该联结句“北辰星转曜临州”,意思就是有文塔耸立,沐浴星光,昭示着临州大地文人辈出,文风迭起,这或许就是白文先当年肇建文塔的初衷。

       2018年,我在创作《百联承韵老临州》时,给文塔、白文先、赵中元各题一联,其中,题文塔的内容是:

        文心致远儒风古; 

        塔势趋高笔意新。 

        给白文先题的内容是: 

        秀才独有游西记; 

        文塔同怀向上心。

        给赵中元题的内容是: 

        憾在帝都辞帝命; 

        成于文塔宕文风。 

       在我的心中,这一个景物与两个人物,三位一体,融合为长宜放眼量的临州风物。 

       2019年春风荡漾时,临县一中在比邻文塔的临县新城创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附属学校,奉校长之命,我为附属学校命名“崇文”,其意当然与文塔有关。当年夏天,我撰写了《崇文学校赋》,其中有以下内容:

       民族崇文,源远流长,古谓官名,笔撰篇章,管领学士,墨染馨香,教化生民,情慕芬芳。 

       县治东南,是为巽方,有山立地,其势腾昂,有塔擎天,其意昭彰,才子留铭,辞藻飞扬。 

       北来湫河,惟水泱泱,昼夜奔流,惟路茫茫,上善之心,惟德煌煌,利物不争,惟泽汤汤。 

       岁在己亥,物沐春阳,义信公司,回报梓乡,捐赠校舍,心念家邦,新城吉地,可育栋梁。

       2019年腊月,我遥望着文塔,给临县一中行知楼题写了这样一副春联: 

        远观文塔擎天笔; 

        近得湫河切韵声。 

       2022年正月,在家中的阳台上眺望着文塔,我不由得起了再次拜谒文塔的念头,于是就沿着湫河一路图南,徒步一个小时,走到东岳山脚下。爬上陡峭的石坡,穿过幽深的树林,怀着虔诚之心,我第三次站立到文塔的面前。可惜已经看不到碑刻的《文塔铭》了,忧伤不由得涌上心头。我从远近不同的角度给文塔拍了照片与视频,并于塔前题写了一联:

       耸前朝建构遗型,最宜天淡风闲,留一篇进士铭文呼读者; 

       成后世登临古迹,难得山空塔寂,任几缕流云倩影隐游踪。

       2024年正月,在筹备临县作家协会时,我想设计一个会徽,在构思图案时,我想到了《文塔铭》中的“文笔参天,池为湫水”,便决定临县作协会徽就以文塔与湫河的写意图为核心元素。在作协成立大会上,当会徽呈现在与会会员眼前时,所有人都流露出喜悦的心情。

       临县作协成立了,会徽留在了我的脑海中,我对文塔的敬仰意犹未尽,3月25日晚,我再次为文塔题联如下:

       白乡绅尽显开明,岳上奠基,弥彰塔势; 

       赵进士毫无束缚,风中走笔,立就铭文。

00:53

       二百八十多年来,文塔耸立在东岳山顶,砥砺着一代又一代临县人,崇尚文化,以文化人,文脉绵绵,文韵悠悠。 

       四十多年来,文塔耸立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的修文之塔,指引着我的文心,涵养着我的文思,文气悠然,文意恬然! 

       我生有涯,我心无涯,我愿以虔诚之心,钦敬之意,将我的生涯许以文塔!

阅读 330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