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清明

云小朵
创建于04-02
阅读 14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最早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这次主题活动我们走到了户外,亲近自然,感受不一样的清明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分组完成对清明节由来、习俗、清明节古诗词鉴赏以及关于清明节故事,生动形象的感受传统文化。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00:07

       孩子们还品尝了青团,关于青团的由来,有这么一个故事。

      相传在太平天国时期, 带领农民起义的领袖李秀成,在清明节的时候遭到清兵的追杀,他逃到一个小山村里,被一个农民救了。这个农民把他侨扮成农民的样子,让他在田里耕田,并把他身上弄的全是泥土,李秀成因此躲过一劫。但是,清兵并没有放弃追杀李秀成,他们在村里设了岗位,带兵巡查,进出村的村民都要接受检查。

      救了李秀成的农民,也在想办法给他带吃的。带馒头,米饭很明显过不了检查,农民就这么想着,忽然脚下一滑。他发现自己的脚下有一片艾草,裤子和手都被染成了绿色。于是,他灵机一动,采了一些艾草,回去后,他把这些艾草洗干净,放到开水锅里烫了一下,然后挤干水分,给它捣成汁,混合糯米粉,做成了青色的米团子,然后混在青草里面,躲过了官兵的检查。没想到,李秀成吃了这些青色的米团子之后,赞不绝口。后来,李秀成成功脱身,回到自己的地盘,为了纪念农民的救命之恩,他把青团的做法告诉了将士们,并要求他们学会,以便在战场上防御敌人和自保,青团也就此在民间流传开来。

        清明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它蕴含着该时节发生的自然与人文内涵。从节气来说,它意味着降水增多、气温稳定回暖;从文化传承来说,它意味着扫墓祭祖、慎终追远。清明,是我国古人经历长期探索而得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华夏文明重要的瑰宝之一。 

阅读 14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