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季,教研正当时。在“双减”背景下,为全面深化素养立意的课程改革,扎实开展“轻负高质”的教学实践,形成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潜能,带动我校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为此,学校开展校内“好课堂”评比研讨课活动。本次研讨以常态课堂为准,课程结束之后,以实地实时教研的模式进行。
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首先,由一年级程丽老师带来《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程丽老师先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们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你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运用发散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巩固了旧的知识。接着创设“观看演出”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供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进而引入本课主旨,如何计算进位加法?
“满十进一”是一个教学难点,在课上,程丽老师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
本次教研与以往不同的是,采取:听完课及时时时实地进行点评,贵恩主任指出,对于“满十进一”的进位“一”所表示的意义上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切实做到突破难点、难点不难;李丽校长指出:年轻教师注意把握好课堂节奏,不能过急,越俎代庖将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改成老师的全盘讲授;情境展示应有始有终,形成一个完整闭环;虽有多媒体,但板书不可少,比如竖式计算的使用。
三年级《辨认方向》
第二节课为郑学军老师讲授的《辨认方向》。 学军老师推陈出新,从猜数字成语入手,调动学生兴趣引入本课。接下来,又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出示扣庄镇地理位置分布图,在原有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之上来让学生识别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再接着又让学生自主设计动物园,将整个学习引入高潮。
整节课通过运用生活经验一一获得数学知识一一解决实际问题模式,运用自主探索,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采取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主动积极的获取知识。
时'时实地评课环节,李丽校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他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学军老师的这节课,则突出的将这个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又从细节,比如:肢体语言的运用、出错时如何改进等方面和大家做了深入的交流。
二年级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数的组成和表示数》
第三节为二年级肖玉梅老师讲授的认识一千以内的数《数的组成和表示数》。复习环节,肖老师出示自己精心制作的数的卡片,让学生明白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数的不同的关系。新授环节,从自主摆放数字卡片入手,自然引出“零”在不同数位上的读法,紧接着体会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为突破这个难点,采取用不同图形来表示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巩固环节,合理利用游戏的形式,将学生的理解推向深入。
整节课教师激情澎湃又环节紧凑、有序,深刻体现在做中学、师生合作、教和学有机渗透的理念,同时关注整体,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好课。
实时实地评课环节,贵恩主任指出:在课堂中,教师情绪的调动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引导推动作用,而这源于课前设计的充分准备;数学课堂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四年级《认识三角形》
第四节由四年级王聪颖老师讲授巜认识三角形》。王老师首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三角形有哪些”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充分利用学具的作用,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功能,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新知;再次,注重生成培养能力,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把课堂放给学生、把时间放给学生、把空间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成就了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互动。
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两次的互动,无论是第一次的围一围,为还是第二次的验证,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兴趣高涨,能形成数学知识的牢固可靠。
实时实地评课环节,李丽校长指出:本节课注重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对于学生探究新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积极关注后进生;但在板书设计以及全员动手巩固练习上有待提升。贵恩主任指出:在确定好本课重难点之后,对于重难点的把握度上及操练上有些操之过急;练习方面应体现梯度性。
五年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第五节课由张国艳老师讲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本节课层次清晰,复习铺垫一一意义探究一一练习应用一一拓展延伸,环环相扣。从学生实际生活应用“买东西”入手,根据整数乘法,引出分数乘法应用题,进而尝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中,张老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既突破了难点,又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时而沉思,时而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实时实地评课环节,贵恩主任一针见血地指出,引入部分是为新授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引入部分的设计上应更加贴近新知,同时举例说明就本节课来说可以设计哪些题型,以此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老教师肖玉梅老师更是直言不讳,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上还应抓的更实一些,同时现身说法,激情走上讲台,以具体实例的形式向大家说明该如何向学生讲清楚比较抽象的分数意义的应用题。
六年级《圆锥和圆锥的体积》
第六节课由王丽艳老师讲授《圆锥和圆锥的体积》。利艳老师注重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教学方式,探索认识圆锥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在难点的突破上,通过猜测引出疑问,带着疑问去实验验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水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总结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不仅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逐步从具体的操作过渡到内部语言。
实时实地评价环节,所有听课老师对本节课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在新知与旧知之间架起桥梁,而且层层递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一次教研,静看着一河的波澜,静听着近处的音籁,心中泛起的涟漪,再次沉淀下来,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只为遇见更好的学生,只为遇见更好的课堂,只为遇见更好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