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不阻 研无止境——大黄集镇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教研集体备课活动纪实

大黄集镇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
创建于04-02
阅读 9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了更好地使用统编教材,落实核心素养,学习新理念,全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大黄集镇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参加此次备课,组长田石华老师主持。

集备时间:2023年4月2日14:10-15:50

集备地点:四楼录播室

主备人:贾秀雪

集备主题:七年级上册 《孙权劝学》

参与人:田石华、赵叙强、毕宪慧、李青平、王爱英、马瑞霞、孙红梅、周隔红、李亚彤、贾秀雪、冯兴懂、潘辰、钱洋洋、宋江波、赵宝林

        本次我们组贾秀雪老师展示的集体备课题目是《孙权劝学》,我们组经过多次精心的集体备课,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们的成果跟大家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这一点,必须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然而,语文教学又是慢功夫,它不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关键的三大因素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而这些都不是我们通过知识的传授,语言的技巧可以获得的。反而是语文教师的身体力行,耳濡目染,更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多年的从教经验,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慢慢地意识到语文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路程。我是你成长路上的学习伴侣,你是我教学事业中的一面镜子。

一、《孙权劝学》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以名人为写作对象,第四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人文内涵丰富,易于学生赏读。全文围绕“学”来写,通过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引导学生持之以恒,热爱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对应本文的学习目标是(1)了解本单元的作家作品常识,积累重点字词。(2)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名人的心灵,陶冶情操;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对应的学习目标是(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为此,对应的我们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一)通过多次朗读,理解文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文意。(二)借助工具书,课后的注释,疏通文意。圈读并积累记忆重点字词,并能找出文中不理解有异议的字词句。(三)再读课文,走进人物,并对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小组讨论并交流。(四)再读课文,对照人物,反思自己,写一篇读后感。

三、学情分析

语文教学重在身体力行的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尤其是文言文,表面会让教师和学生觉得很难懂,很不好理解。所以过去讲述文言文,教学重点大多落在疏通文意上,教师一字一句的解释、翻译,学生一字一句的做笔记,一字一句地听,到最后往往听得昏昏欲睡。其实多读,边读边悟,学生是不难理解整体文意的。整体文意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甚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整本的《资治通鉴》。

还有就是文中人物的学习精神,如果只是教师的一面之词,学生最多就是听听而已。并不会付诸实践,学习名人。为此,我们教研组精心设计了对照人物,反思自己的环节来引导学生走进名人,学习名人。

四、教学流程分析

        我们学习在教学流程的探讨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自己能读懂文言大意非常兴奋,这激起了孩子们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于是,我们研究决定,第二课时可以设计类似的短小精悍的小文言故事,供学生阅读。这是我们需要经过再次商榷决定的。

        七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引领学生走进书中人物,并最终学习人物坚持学习的精神。而不再是教师简单的说教,生硬的解释。

五、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

        我们通过详细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共同制定了本次的教学策略。这篇文章我们准备用两课时八个教学环节来完成。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在多次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本文短小精悍,运用对话刻画人物的特点。自主学习文言词语。针对本文短小精悍的特点,第一课时我们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为主,并辅以课堂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课时重在引导学生走进人物,我们研修决定引导学生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以替他们记日记的形式来走进人物。

        最后再对照人物,自我反思。学习孙权,吕蒙持之以恒坚持学习的精神。

六、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这节课我们教学时,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当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广泛,更加的融汇贯通。比如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文言字词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自行查阅工具书,网络搜索。平时自行阅读文言文,也可以借助网络,操作方便快捷。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同学们也可以自行地在网上查阅。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

        语文教研之路,我们凝思聚力,笃行不怠。“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集体教研是教学质量的磨刀石,本次活动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语文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教师们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初中语文教师将继续在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辛勤耕耘,奋力前行!

阅读 9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