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指南》,看懂儿童  ——普善幼儿园大三班第二次线下活动

only
创建于2024-04-02
阅读 3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城,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共读《指南》语言领域

     2024年3月31日,大三班的家长们聚集在一起,一起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束明珂爸爸将5-6岁的目标进行了朗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倾听与表达;二是阅读与书写准备。

讨论进行时

    家长们纷纷围绕着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分享着自己孩子身上的故事和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秦裔姝妈妈:从小时候起,我们夫妻俩就比较注重孩子的倾听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她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时候起,我们就带孩子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增加孩子的阅读量,并且让孩子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在我的孩子还是非常善于表达自己,倾听能力也还可以。

    杨怿妈妈:我家嘟嘟在家里特别喜欢创编故事,能够将自己看过的书将给家里的每一位长辈听,经常在家里将自己创编的故事画下来,但是书写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还需要继续努力。

    吴彦希妈妈:孩子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立思想、意识和行为。我们应尊重孩子自身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孩子主动去动探究和学习。我们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平常心对待就可以。

分享阅读感悟

    通过《指南》的初步学习,家长们纷纷有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同时增强了科学的育儿观,进一步提升了家园共育的质量。

    靳润麒妈妈:今天我认真阅读了《指南》的语言领域,有一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指南》中指出3-6岁是孩子发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位家长必须重视的一件事情。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给宝宝讲个故事,故事讲完的时候,我还会给她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小家伙有时很调皮,遇到不会的时候会说“妈妈,我想睡觉了!”当然了,要是回答对了的话,我也会适当地给他一些小奖励。小家伙尝到了甜头,开心极了,每天晚上一到时间就嚷嚷着让我给他讲故事。好几次,我试探着让他把我给他讲的故事重复一遍,他竟然能一字不落地说出来。“有耕耘就有收获”,我想只要我们家长有耐心,孩子们都是挺棒的!

    王洛一妈妈:在语言方面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也要具备阅读和书写能力,使我们的孩子学会认真听,听懂语言,愿意与他人交流。我们要从不同的年龄段去观察我们的孩子,选择适当的图书给我们的孩子去阅读,多与我们的孩子交流。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对我们的教育孩子也有很大帮助。孩子的语言核心价值就在与交流和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语言能力就是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能力。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流,让孩子敢说、想说、喜欢说,并能积极的说。因此,在语言领域方面我的感触最深。以往我发现孩子多说话就会让孩子安静,总会觉得吵,控制了孩子想说又不敢说。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刻明白,孩子的语言不是高控制的交流过程的语言过程;不是被要求说一样的语言交往过程;不是无情境的设礼貌的交往过程。是认真倾听与,并积极的互动的语言交流过程。总之,在以后的语言沟通方面,我应结合《指南》的这些建议,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不仅在语言、科学、艺术、社会都是一样的。

    束明珂爸爸:当孩子想说话的时候,我们要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全神贯注听他说。比如:家长的眼睛可以跟着说话的孩子转动,很自然地用眼睛表达吃惊或者愉悦。甚至可以用微笑、点头或拍一拍孩子的方式,支持孩子,鼓励孩子表达,但记住千万不要打断孩子说话。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说一句:接下来呢?真是没想到啊!原来是这样啊!当孩子说完话后,父母可以用稍微不同的语词重申一下他刚才所说的,以表示你一直在倾听他的想法。这样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你在认真听,他的心理就会不自觉地放松,愿意倾诉表达。这对孩子顺利地表达、愉快地诉说都至关重要,能让孩子产生被尊重的感觉,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蔡钧耀妈妈:这次的学习让我更加懂得在孩子倾听和表达这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家园共育,正确的引导与支持,才能共同进步、成长。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不足与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让孩子做自己!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送给所有大朋友们

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

不仅要一致行动

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

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

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

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

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 3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