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人间正清明——九洲移民小区幼儿园小班课程故事

HL
创建于2024-04-02
阅读 3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草色青青,杨柳枝芽,桃红杏白,竞相开放,人间四月正芳菲,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祭奠先人、慎终思远的传统节日。

01 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宜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02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03绘彩蛋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万物生长,清明节绘彩蛋是寄托着人们对于生命、生物等敬畏之情 。

04 扫墓祭祖

祭祖清明扫墓,即“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05吃青团

青团是清明节常见的传统小吃,拥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古时候,人们制作青团主要用于祭祀,而现在,它也成为了清明节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在清明节这一天吃青团,寓意着生活甜蜜、福气满满。

       四月的脚步踏着暖暖的春风款款而至,在这春暖花开、百花齐放、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节,这一源自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的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怎样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呢?小班的老师们经过观察实践、俯身聆听,与孩子们携手亲历了清明故事。

清明·知多少

       清明节到底是什么节日呢?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幼儿认识清明,知道清明节传统风俗。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遭中国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习俗真不少,做艾米果、扫墓、插柳、绘彩蛋……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使传统文化渗透到了每位幼儿的心中。

清明·寻“艾草”

师:“小朋友们知道”青团“为什么会是绿色的吗?”

妍汐:不知道,老师,为什么是绿色的呢?

师:“因为面团里面加入了艾草”。

艺馨:“老师,艾草长什么样呀?“

梓瑜:“我知道,我跟奶奶一起去摘过”。

师:“那我们一起去找找哪里有艾草吧!“。

于是......

孩子们和家人一起踏上了寻“青”之旅——寻找“艾草”啦.....

原来......

它在田野里、小路边、山里边......

       孩子们动用了眼睛、鼻子、小手,自发自主地探索着“艾草”的特征。艾草的表面灰绿色,闻起来有一股清香。

清明·巧动手

制作青团 

        继寻“青”后,我们进入了制“青”活动,让幼儿体验制作青团的流程。

我们准备开始喽!!

择艾草

清洗艾草

      瞧!我们开始制作啦,孩子们撸起袖子开始搓团、做得非常认真!

       一番努力过后,一个个青团完成了,包裹着孩子们的喜悦呈现在眼前。

       不久后,热腾腾的青团出笼啦,清香宜人,软糯可口。孩子们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让“春天的味道”飘满整个幼儿园。

清明·绘彩蛋

       宝贝们在鸡蛋壳上涂涂画画,为鸡蛋添上美丽的颜色,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寄托对春天的美好期望,并把这份祝福送给身边的人,祝愿大家生活圆圆满满。

清明·缅先烈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的的观念,孩子们在书中了解祭祖习俗。“后辈难忘先烈恩。”通过倾听革命烈士的故事、观看革命烈士视频,在红色文化教育中追思烈士精神,给孩子们的心灵播下一颗感恩的种子,一颗爱国的种子,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孩子们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赋予清明节以深厚的意义!

感知传统节日,

体会节气变化,

孩子在自主探究中领悟清明的内涵。

清明,也在提醒我们,

过去我们不曾忘记,

未来我们昂首以盼。

通过本次课程,不仅使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气—清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对中国的一些传统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向英雄致敬的活动,也使“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悄悄在幼儿心中生根萌芽。

阅读 3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