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共话育桃李,青蓝工程助成长
——集输小学数学组“青蓝工程”师徒讲课、议课活动

集输小学
创建于04-02
阅读 5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暖三月,花开正好。为了进一步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增进学校教师交流学习,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2024年3月份集输小学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同台展示活动。

师傅课堂展示

          吴静老师上了一节展示课《24时计时法》。在吴老师的数学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创造了“共生课堂”氛围。学生不再退缩,而是主动地陈述自己的想法、辩论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思维;不再从众,有了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疑惑,提出自己的问题。

       吴老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把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质疑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始,以猜电视节目为材料,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学生是带着知识、经验来探究的,课中,吴老师还用一条直线把昨天、今天、明天的关系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分界点,也为认识钟面的分界点奠定基础。

      设计的问题多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发展性。如: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你喜欢哪一种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应该怎样转化等等,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

徒弟课堂展示

朱安琪老师执教《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本节课的重点在进位上,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满十进一”是一个教学难点。在课上,朱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理解算理,揭示两种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

         王丽暘老师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回顾课堂,王老师在设计上对学生认识长度单位这类抽象的知识引导地很细致,这样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建立一个空间模型,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毫米的概念。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计量单位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王老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通过猜一猜、比一比,量一量、读一读、找一找、估一估、议一议等操作活动中认识毫米与分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各种感官参与其中,形象的演示、抽象的概括,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真正掌握的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王倩老师执教的《不退位减法》。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层次清楚,符合计算课型的一般步骤。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在探索两种不同的不退位减法时,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破不退位减法中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减这一教学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课件展示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现场评课交流

课堂展示结束后,赵建珍老师、吴静老师和席海玲老师作为师父分别对徒弟的课堂进行了针对性点评。

赵老师认为王丽暘老师的课堂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入手,贴近学生生活,课堂中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学生在分的过程中认识了分米、毫米。

        席老师指出朱安琪老师的这节课两种算法的算理例1讲解的比较详细,但例二27+3这道题两种算法的算理没有讲明白。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可以先凑几十,也可以先加个位。不管先算什么,满十都要向十位进一。

       

       吴老师从新课标入手,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再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王倩老师的课堂进行深入剖析。综观这节课,王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 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这次活动中三位教师都严格按照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授课思路清晰,讲解详略得当,层层推进,衔接自然,体现了教师基本功扎实。

        通过本次活动三位年轻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归纳总结了三条实用性的建议:第一,数学课堂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第二,数学的习题设计要遵循严谨性,避免有争议的练习;第三,教学设计上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增加课堂的深度和厚度。

         研讨后,参与“青蓝工程”的教师们纷纷表示要继续研读新课标,因地制宜明确选材立意,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营造共生课堂,让学生不仅学得好,还要让学生学得更有价值。

阅读 5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