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来——神经介入多模态治疗

用户12288776
创建于04-02
阅读 228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DSA/iFlow/DynaCT/Dyna 4D/PBV/双容积融合

多模态影像引领下的影像介入治疗,既有DSA更高的空间分辨力二维成像,也有DynaCT的更高的密度分辨力的CT成像;既有血流定量分析iFlow成像,也有利用高空间分辨力原始数据缩小的支架精细显示;既有能优异显现空间结构的三维血管成像,也有融合4D功能三维时间成像(时间之眼),同时兼具备功能成像——DSA灌注神经PBV。


DSA设备Artis Q Biplane就能在术中就能实现这些功能,实现了术中多模态检查治疗,在DSA强大功能下为手术保驾护航,能实现多维度观察疾病,手术更具保障。

接下来我们走进多模态神经介入,近距离感受不同疾病在不同模式下的DSA影像,来体会多模态影像给介入治疗带来新的活力



介入治疗:秉承DSA高空间分辨力及高时间分辨力,实现术中实时观察实时治疗的目的

  图1 /2图例椎基底动脉狭窄球囊扩张——二维造影 

图3/4图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二维路途                          

多模态三维血管:能够应用sub减影进行无损去骨,实现血管多方位、多角度显示三维血管充盈像,并且空间分辨力高于CTA

图5/6图例椎基底动脉狭窄球囊扩张——三维可以任意角度旋转观察血管的充盈像  


iFlow 彩色血流编码:传统二维造影无法实现血流定量计算,iFlow是针对二维造影图像进行血流定量计算软件,它将二维造影图像进行计算处理得到时间——密度曲线 ,之后在这个密度曲线提取每一个像素点的最大密度值(imax)及达峰时间(TTP),加以彩色编码,以冷暖色调显示达峰时间的快慢

                       

图7/8图例为同角度大脑中动脉狭窄术前和术中造影iFlow ,治疗效果好

术前狭窄前后TTP达峰时间差为0.98,术中球囊扩张之后狭窄前后TTP达峰时间差为0,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血管通畅程度。

图 9/10椎基底动脉狭窄术前造影iFlow :狭窄前后TTP差值约0.8

图 11/12药物球囊术后狭窄前后TTP差值约为0.1治疗效果好

TTP差值减小,提示血流动力学正常或治疗效果显著


术中实时DynaCT:具有较高密度分辨力, 能得到更多影像结构细节,与CT断层图像相仿

图13图例DynaCT显示环池、静脉池铸型——提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术中实时DynaCT原始数据缩小再重建:利用其高空间分辨力对支架进行精细重建

图14/15图例DynaCT重建密网支架

术中实时DynaCT与三维血管双容积重建: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部位

图16图例DynaCT与三维血管融合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范围


术中实时Dyna4D:不同于三维只能显示任意角度三维图像,4D能显示任意方位任意时间的血管血流状态,为临床提供时间之眼!

图17图例DynaCT4D显示椎基底动脉狭窄并动脉瘤   

术中实时Dyna4D与缩小视野支架精细显示融合:可实时观察血流情况,分析支架贴壁,也可以观察任意角度任意时间的血流状态

图18图例DynaCT4D显示椎基底动脉动脉瘤

图19图例二维造影显示动脉瘤,三维显示动脉瘤,iFlow血流分析无血流动力学改变,而DynaCT4D显示脉动脉瘤有一延时强化的载瘤血管,手术方式区别于传统动脉瘤治疗


术中实时DynaPBV:显示评价脑组织血液循环状态

图19图例Dyna PBV head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左侧颞顶叶弥漫性缺血

影像中没有一种检查是全面的,都有它的弊端,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其优点,再用另一种检查方式弥补不足,这就是多模态介入初衷,也是DSA多模态介入治疗的初衷。DSA设备能够完成不同模式检查,形成多模态下影像介入治疗,在为患者在治疗中给术者提供更多选择,给患者提供更多保障。多模态介入治疗在治疗中更具可靠性,希望能有更多的检查模式融入多模态治疗当中,而多模态神经介入将引领介入治疗继续前行。

阅读 228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