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朝《岁时百问》云:“万物竞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既是节气,也是扫墓祭祖、踏青春游的节日,因此清明节也叫扫墓节、踏青节等。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在这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到来之际,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有序、文明健康、低碳环保的清明假期,请各位家长积极配合,阅读以下相关告知,做好学生假期安全提醒及监管。
一、清明节放假安排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今年清明节学校放假安排如下:放假时间: 4月4日(周四)— 4月6日(周六),共3天。4月7日(周日)上课。
二、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1.建议您利用清明放假时间,带着孩子去春游、植树或放风筝等,和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2.倡议文明祭祀,绿色清明。体现文明、环保、低碳的现代生活理念。
三、为让广大师生家长愉快的度过清明假期,清明学生安全相关提醒如下,请所有家长查收。
(一):防火
一年火灾有多少起?
央视记者从国家消防救援局获悉,在2023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接报处置的警情中,城乡火灾87.8万起。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要有防火意识。
1.清明祭祀,焚烧纸钱,易导致火灾。若当地明确禁止祭祀时焚烧纸钱,动用明火,请遵从规定。若当地允许焚烧纸钱,我们在焚烧时,要避免接近可燃物,要防范大风将燃烧的纸钱吹走引起火灾,要看到纸钱完全熄灭冷却再离开。若有指定区域的,要到指定区域焚烧。
2.孩子不在家中或户外任何地方玩火柴、打火机等引火用具,不在户外用火。
3.不得在山区、林场抽烟;不乱扔烟头。
4.不在楼道和室内给电动车电瓶充电。防止家中用电用气引发火情。 5.一旦发现起火,要及时消灭初起的火情,拨打119报警。
(二):防溺水
1.气温升高,春江水暖,要告诫孩子不得私自或结伴去户外水边。
2.孩子在成人陪同下水边玩耍时,要与危险地点保持安全距离,防止不慎落水。
3.不要深入河道,以防上游突然来水来不及撤离。
4.乘坐游船的,要遵守秩序,根据要求穿上救生衣。未成年人参与水上游乐项目,应有成年人陪同。
5.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场所场馆游泳。
6.孩子如果遇到同伴溺水,不盲目下水救人及手拉手施救,要及时呼喊成人来救并拨打110。
(三):交通安全
1.切记12岁以下不得骑自行车上路,16岁以下不得骑电动车,更不能骑着上下学。很多孩子不到年龄骑行,既违反交通法规,又酿成事故。
2.骑车或步行要靠右侧通行。横穿马路和遇路口要特别注意过往车辆,有斑马线的一定要走斑马线,没斑马线的也要确定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注意观察周边,确认通行安全。
3.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和玩耍,不得两人或两人以上并排骑车、勾肩搭背或赛车。不要曲折 “S”行车,因为有可能撞到从侧面要超过你的人。
4.除了遵守交通规则外,也不要抢行。不要在信号灯转换时抢行,不要靠近其他车辆抢行。
5.不乘坐超员超载车;不乘坐无牌无照无证机动车辆,不乘坐三轮车,老旧报废车;不乘坐拥挤封闭感觉憋闷的车辆。
6.家长开车,牢记“安全”二字,平稳行车。
(四):防范拥挤踩踏
1.部分景区或其他场所人流量大,要避免拥挤,防范踩踏。
2.在人员密集的地方,有拥挤踩踏风险,也易出现矛盾纠纷,如果发现人群拥挤,要避免加入。
(五):防孩子走失
1.家长带孩子出行,要带好看好,不要只顾自己看景、玩手机导致孩子走失或遇到其他危险,保持孩子在自己视线内。
2.孩子外出人流较大时,要牵牢家长的手,不四处乱跑,不到偏僻处。不接受陌生人的搭话。
3.孩子一旦走失,可以向警察、保安或所在场所其他工作人员求助。孩子牢记父母电话。
(六):网络安全
1.要有自控力,不要沉迷游戏和手机。未成年人不要网络打赏。
2.谨防网络诈骗,提高防骗意识,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下载App,不加陌生好友。
3.不信中奖、兼职赚外快、免费领取明星签名照等小广告,防止以买卖游戏账号、招募童星等为诱饵的诈骗。
4.家长做好手机支付账号安全管理,孩子不得私自使用家长手机进行支付操作。
(七):防病、防食物中毒
1.外出保障有足够热水喝。
2.春季传染病多发,不到空气闭塞场所,避免到人员拥挤场所。
3.带好口罩、消毒湿巾等。及时洗手清洁,保持卫生。
4.外出清淡饮食,有些餐饮店难以保证饮食卫生,因此,除非特别喜欢吃,要避免海鲜,凉
(八):居家安全
1.不用湿手触摸电源开关和电器,防止触电。
2.防拐骗,在户外看好孩子;不要将孩子轻易托付外人。
3.孩子不玩小刀、剪刀等尖锐物品;家长应将危险品器具放置起来。
4.对消毒剂、酒精、农药等危险品,对孩子进行安全提示,并放置起来。防止孩子误用,误食。
5.防止孩子攀爬阳台、栏杆。
6.排查一下家中是不是有用电、用气、用火、坠物等安全隐患,学着用安全视角审视周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