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推进选必修教材中史料运用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进程,检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课题组于3月29日举行第一轮同课异构活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由崔园园、王迁青和林雪梨三位教师出课,授课内容为《古代的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听课指导,三位老师呈现了不同的课堂风采。
崔园园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授课方式落实本课内容,使学生在明确丝绸之路这一历史概念的前提下展开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讲授。
崔老师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地图及文字史料,通过地图授课的方式,使学生对广义丝绸之路的空间位置有了直观的认识。
授课过程中,侧重于对材料的分析与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最后联系当下“一带一路”,落实家国情怀。
王迁青老师通过教材导言部分及课标、重难点,导入新课学习。
针对教材中思考点与课标要求进行重点知识点讲授。
利用地图展示其他商路开辟的情况,使学生明确这些商路的空间位置。
联系当代“一带一路”实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林雪梨老师以凯撒穿着中国丝绸衣服出现在剧场带来的影响,引出丝绸昂贵且受欢迎。再接着说到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后写的《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中国遍地黄金和香料,为什么不说中国遍地丝绸。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第一部分的丝绸之路,林老师重点论证了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在讲到丝绸之路的影响时,巧妙运用敦煌壁画《张骞出使西域》作为图像史料,在辩伪的过程分析张骞“凿空”的影响深远。接着让学生根据示意图描绘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并分析隋唐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用丝绸之路在宋代衰落引出广义上的丝绸之路。
针对欧亚大陆上的重要商道,为了落实时空观念,让学生在地图上画出草原、西南、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并分析各自的特点。设置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的探究题,学生积极踊跃参与。
针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在学生看课本指出文化交流的内容,再对内容进行归类,在这里解释了丝绸西传的过程,到了马可波罗时代,意大利已经可以生产丝绸,自然而然就不珍贵,回应导入的问题。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接收的外部文化包罗万象,而中国传出去的文化以物质为主。进一步升华主题,中华文明是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制度和精神文明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接受的,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使其源远流长。
小结部分,以日本僧人圆仁在唐朝的修行求学的经历引出费孝通先生的话: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最后设置了课堂练习,学生讲解,老师提示、总结做题技巧相结合。
这节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紧扣课标,学生参与课堂,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课题组重点探索了地图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实践表明,动画展示和学生手绘路线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及相关史实,实现学科育人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