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有声,行动留痕,在时光里赶路,在研讨里收获——静宁二中2023—2024学年构筑“理想课堂”化学教研组研讨活动(二)

凉~笙
创建于04-01
阅读 9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微风浅奏,绿草如茵,放眼望去,到处绿色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温情洋溢,诗意渐浓的日子里,学校的教研活动也是“绿意盎然,一片葱茏”。

    教师们的教研热情如藤枝蔓延。“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教与研是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教学与教研犹如两个翅膀,是平衡教师专业发展的经纬。

    根据学校教研安排,3月27日,青年教师郑璐老师在录播教室执教选择性必修四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晶胞》一节,本节内容目标明确,课堂理念新,任务驱动性强,层层递进,讲解清楚。

教研环节一:授课环节

教学环节二:说课环节


              3.1.2晶胞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晶胞》属于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凝聚状态与晶体常识”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聚集状态、晶体和非晶体、晶胞和晶体结构的测定四部分。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最基本概念。教材利用图片、比喻等方式介绍了晶胞的概念和特点,并以计算铜晶胞所含铜原子数为例,介绍了晶胞中所含粒子数的计算方法,包括晶胞的顶角、棱和面上所含粒子数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思考与讨论”,进一步巩固晶胞中所含粒子数的计算方法。本节内容属于该部分的第二课时,是理论课,没有涉及实验,较为抽象,为使学生能够形象的理解晶胞中所含粒子数目,在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了模型,使学生能够直观的进行分析,方便学生理解,同时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1. 高二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学习自觉,对于老师教授的内容可以当堂理解。中等水平学生,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被动状态,需要老师带动学习,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学会,需反复强调。学习困难生则对于知识难以把握,难以理解,需要老师格外关注,为其制定相应的策略。

    2.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已经对晶体有一定的认知,但并未接触过本节课的知识点,但是有一定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通过老师讲解能掌握大部分知识。有一定归纳及思考能力,易于接受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师讲解,以及对模型材料进行理解,从而掌握简单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方法,会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2.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模型观察、探究,得出问题答案,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组织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发展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

2. 难点:理解“均摊”,并学会运用均摊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以上节课所学晶体的美丽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流畅导入新课——晶胞的学习。整个教学设计属于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一:认识晶胞。这部分知识点较为简单,并且课本描述很清楚,于是我将课本直接截图粘在课件上,以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晶胞的概念及结构,并以铜晶体到晶胞为例使学生理解概念。再以两种晶胞的堆积动图深化学生对“无隙并置”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再强调:晶胞只是晶体微观空间结构里的一个基本单元,在它的上下、左右、前后无隙并置地排列着无数晶胞,而且所有晶胞的形状及其内部的原子种类、个数及几何排列(包括取向)是完全相同的。因为常规晶胞均为平行六面体,所以继续以铜晶体和晶胞为例分析晶胞的特点,引导并总结。由于这里的“几套平行棱、几套平行面”较难理解,所以增加了提示。

    任务二:探究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该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先以一个铜晶胞引出相邻晶胞之间是共用接触的面、棱、顶点的,并且这些位置出现的微粒也是共用的。通过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感受微粒位于不同位置时的共用情况,初步掌握均摊法。对于依旧不理解的学生,可以以直观的图片帮助理解。再计算前面的一个铜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目,引导形成做题思路,构建模型,前后呼应。此时,将课本74页【思考与讨论】(2)进行对点练习,强调题中所问为原子,碘单质的晶胞中粒子数目计算先将分子看为一个整体,计算出数目后,乘以二即为晶胞中原子的数目。再以课本图3-10为例,巩固均摊法,并引出化学式的计算。接下来以简单改编后的课后习题作为对点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课时学习晶胞密度的计算打下基础。有时间的话,还有两道练习题。

    最后是【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并且作业中设计了两道拓展提升题,为成绩靠前学生进行拔高。

六、教学反思

1. 对碘单质晶胞的分析有些啰嗦,不够清晰;

2. 用于学生探究活动的方块小模型过小;

3.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太活跃。

  教研环节三:组内评课

张进仓老师:

    

      郑璐老师的这节课整体设计很好,本课以两个任务问题为驱动展开教学,而且本节课也是高考的热点考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很强,做为一位新老师可见一斑。

   优点:

1.课堂理念新,设计好,任务驱动性强,层层递进,讲解清楚。

 2.抽象问题具体化很好,借助动画演示和学生自主实践,把难以分辨的抽象问题具体化,可视化,课堂效果良好。

  3.有讲有练,难点突破有方,思维模型构建合理可行。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建议:

1.更大尺度的放手学生,让学生说和做,老师引导和指导最好。

  2.对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做好评价,时时刻刻激励学生,让学生有一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考教相映,对接高考。

白娟娟老师:

1. 课件制作直观形象,动画演示清楚,借课件三维演示,在解决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均摊法,将这一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一目了然。

2. 语言干练,知识点讲解清晰,展示了良好的的教学功底。

3. 学生活动设计合理,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拼一拼,帮助理解抽象的空间结构

     几点建议:

1. 思考与讨论这个环节里,对于概念的解释“套”解释不清,这块反复讲了几遍,老师对于概念讲解这块应该反思,如何去讲一个概念能简单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

2. 学生活动拼一拼后让学生展示,让学生总结结论,这块再不需要老师在重复一遍,为后面讲解较难模型计算节约时间。

3. 学科融合方面应该注意,现在高考学科融合方面多,学生遇到学科融合就感到困惑,难以理解,这方面要怎么突破。

 

王素娟老师:

      优点:

1、本节课设计环节齐全,知识设计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引导,学生交流,得出结论,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容易。

2、充分利用教具、图片、动态图组等多种方式生动形象的演绎了抽象复杂的知识,突破了难点。

3、问题和学生活动的设置精细,任务明确,执行力强,教师轻松地驾驭了课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讲练结合,对点练习,及时巩固了新知,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到位,易错点给予纠正,讲评到位

5、分层布置作业,有效解决了好学生“吃不饱”和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

      建议:

1、对学生会的知识没必要再重复

2、任务一与任务二之间的过渡稍显生硬,可用疑问“一个铜晶胞看到的是14个原子,但真正属于它的却只有四个,这是怎么回事呢?”来过渡,而不是用“我们来看一下任务二”

3、口头禅“差不多了”

乔娟老师:

      教学优点:郑璐老师的这节课首先用设置问题的形式引领出本节课的主题,层层递进,并且给学生设置了相关活动,让学生自主投入学习解决问题;本节课的亮点就是课件的精美以及相关动画的应用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将抽象化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知识,整节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很快的掌握本节课的目标任务。

     教学建议:希望教师每解决完一个问题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缓冲时间,不要将知识过渡速度化,这样效果有点欠佳;在知识讲解完后建议设置相应高考题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比如2021年全国乙卷有关化合物AlCr2对应晶胞中微粒位置的判断,这道题能很好的让学生理解均摊法在高考中的应用。

郭慧鹏老师:

      优点:

1,教师教态大方,语言规范,严谨,干练,整节课给人感觉非常舒服。

2,学生参与度高,板演与单个提问相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件制作精美,使用熟练恰当,使得抽象的晶胞结构示意图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4,学生活动设计有价值,教师引导到位。

       建议:

1,金刚石的晶胞结构示意图讲解时再详细一些。

2,对点练习中可以适当选取高考题。

教研环节四:夏校长总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家在互听互评中,可以相互学习并借鉴别人的经验、理念、教学方法,取长补短,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去改进自己的教学。

     研前磨、研中思、研后改,好的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它有很多上升的空间去让我们思考。教师就是在不断追求课堂完美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静宁二中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务实创新,为提升教学质量而努力不懈。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相信在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定能营造出更加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前路漫漫,我们当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求索进取。

编辑:王敏

审核:张进仓

监制:任喜红

阅读 9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