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斋月

山渐青®
创建于04-01
阅读 9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Suqiu, Cairo, 2024/4/1)

今年埃及的斋月从3月10日开始,至4月9日结束。斋月期间,所有穆斯林从每天的日出到日落期间是禁止一切饮食等活动的,直到太阳西沉夜幕降临,人们才开始进餐,随后或消遣娱乐,或走亲访友,欢天喜地如同中国人过春节。

塞西总统3月10日在埃及驻外使领馆网站上向居住在国外的埃及穆斯林发送贺电:“兄弟姐妹们,埃及在国外的穆斯林儿子们,在斋月即将到来之际,我非常高兴地向你们致以诚挚的祝贺和最良好的祝愿,向全能的主祈祷,接受我们在这个神圣月份的斋戒和我们的行为,并回应我们的祈祷,保护亲爱的埃及,并带着善良、权利和祝福将其归还给人民,祝你继续取得成功,祝我们深爱的埃及更加发展、成熟和繁荣,并致以节日的问候”

斋月为伊斯兰历的九月,在中国也被音译为“莱麦丹”月。对穆斯林而言,斋月是一年中最吉祥和尊贵的月份。根据伊斯兰教义的规定,穆斯林要恪守五功,即心有念功、身有礼功、性有斋功、财有课功、命有朝功,在斋月正是履行斋戒功课的时间。《古兰经》中说道“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还说”斋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当斋戒。”

斋月中3月30日上午,埃及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博士在贸易和工业部长艾哈迈德·萨米尔和投资与自由区总局首席执行官侯赛姆·海巴先生的陪同下,视察了斋月十日城的多家工厂,参观的第一站是海尔家电制造厂

据历史记载,先知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的第2年(公元623年)就开始在斋月履行斋戒功课。圣训中提到“你们要见新月而封斋,见新月而开斋”,因此斋月斋戒最多是30天(然后就过开斋节了)。伊斯兰教法规定,封斋从每天晨礼宣礼即晨光发晓开始一直到日落,期间戒饮食、戒房事、戒绝诽谤、秽语和各种丑行。在伊斯兰教中斋戒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意义除了完成宗教义务外,还在于它能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使人切身体会穷人的饥苦,萌发仁爱恻隐之心,鼓励济贫行善的行为,是穆斯林加强信仰、升华精神、纯洁心灵、接近安拉的重要功修。

斋月期间超市店铺都展出了各种灯饰、玩具和食品等节日商品,琳琅满目

伊斯兰教认为斋月是尊贵之月,首先因为该月是《古兰经》开始降示之月,其二在斋月的第27夜是“盖德尔夜”,意思是前定、高贵之夜。《古兰经》说“我的确在盖德尔夜降示了它。你怎能知道盖德尔夜是什么?盖德尔夜比一千个月更优越,在那夜,众天使和精神奉他们养主的命令降临,完成各项事情。那夜平安吉祥,直至黎明显著。”

街边搭建的大棚,开斋的时间会免费给路人提供餐食。埃及朋友特别热情,有时候会邀请陌生人到他们家里作客,一起吃开斋饭,然后喝茶畅聊

每当斋月来临,世界各国的穆斯林们大都通宵达旦,进行礼拜、切磋教义、走访亲朋、大行善举。他们要完成斋戒功课,注重给予施舍,除每天例行的5次礼拜外,每晚还要进行“特拉威哈”,即进行的间歇礼拜和诵读《古兰经》等。

斋月开罗的夜晚充满了欢乐和祥和。日落开斋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参加聚会和玩耍,横跨在尼罗河上的几座大桥成了家长带着孩子们玩耍的地方,也是恋人约会的好地方。商店,超市和餐厅都开始营业直到凌晨。埃及作为一个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的阿拉伯国家,在欢度斋月的活动中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习俗,在时代的变迁中,既有保留,又有创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有些习俗甚至流传和影响到其他伊斯兰国家。

随着太阳落下,悠长的宣礼声响起,斋月期间斋戒的穆斯林迎来一天中的开斋时刻

斋月宣礼员。这是一种宗教职业人员,也被称为穆斯哈拉提或者穆萨希尔,意为叫醒人们吃开斋饭的人。他们只在每年斋月这30天的夜晚才工作,一般手持敲击乐器或吹奏乐器,发出很响亮的声音,并伴随着的赞美真主呼喊声和宗教赞美歌曲,在晨礼前唤醒人们,通知人们吃封斋饭。

开罗走街串巷的穆斯哈拉提,他们只在每年斋月这30天的夜晚才工作,负责通知人们及时吃封斋饭和开斋饭

在伊斯兰历史初期,比拉尔·本·拉巴哈是第一位宣礼员,也是第一位穆斯哈拉提,在斋月的夜里,他首先走街串巷呼唤人们起床吃封斋饭,然后在早晨日出后提醒大家遵从伊本·乌姆·马克图姆做斋月晨礼的宣礼,这时侯人们就不能再用餐了。先知穆罕默德曾说:当比拉尔呼唤时,你们就去饮食,直到伊本·乌姆·马克图姆开始呼唤。

据考证安白塞·伊本·伊斯哈格(852-854年任埃及总督)是埃及第一位穆斯哈拉提,在伊斯兰历228年(843年),他从弗斯塔特(开罗的古称)的军营走到欧麦尔·本·阿斯清真寺,一大早就沿途呼喊叫醒人们吃封斋饭。此外,埃及人认为埃及的穆斯哈拉提在伊斯兰历史上首先发明用敲鼓声叫醒人们。他们所用的鼓被称为巴宰,是一种长圆形的鼓,正面是皮制的,背面是铜制的,中间为空心的。他们一般左手拿鼓,右手直接敲鼓或用木棍敲鼓。埃及的穆斯哈拉提一般在封斋前2个小时唤醒人们。根据埃及过去的传统习惯,当斋月的夜晚听到穆斯哈拉提的呼喊声,妇女们会用一张纸卷起一摞硬币,然后用火点燃纸卷的一段,从阳台上扔给穆斯哈拉提作为奖赏,穆斯哈拉提循着火光捡到钱后会报以感谢的歌曲。穆斯哈拉提是没有工资的,直到开斋节的第一天,辛苦一个月的穆斯哈拉提会挨家挨户地继续敲鼓,人们都会给他们钱、糖果和礼物,并互相祝福节日快乐。穆斯哈拉提曾经在北非的埃及、苏丹、利比亚和沙姆地区的叙利亚,以及沙特、巴林、卡塔尔、科威特等海湾国家很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职业半消失了,但在埃及在斋月期间还可以见到这种习俗。

开罗迈泰里耶区的赛义达社区一派热闹景象,三四米宽的巷子里挂满节日彩灯和气球,绵延几十米的餐桌旁坐满近千名等待开斋的居民,十几个年轻小伙穿梭其间,为众人分发食物和饮料

斋月开斋饭。斋月期间富有的家庭会在大街上支起棚子、桌子和椅子,日落后为路人施舍食物,称为仁慈的餐桌。《古兰经》中说“你们所施舍的任何美物,确是真主所知道的。不分昼夜,不拘隐显地施舍财物的人们,将在他们的主那里享受报酬,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仁慈的餐桌既是圣行,也是慷慨施舍,累积善行的行为。

斋月第一天,埃及美食菜包饭是开斋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用葡萄叶包裹肉沬和米粒煮熟,香料味很重

历史学家们认为仁慈的餐桌最早出现在先知穆罕默德时期,当时一些人从塔伊夫来到麦地那倾听使者传道,归信了伊斯兰教,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由于正值斋月,使者和比拉尔·本·拉巴哈就为他们提供开斋饭和封斋饭。之后的四大正统哈里发效仿使者,在欧麦尔·本·哈塔卜(第二位正统哈里发,634-644年在位) 时期,他曾专门准备了房间,招待把斋的人们吃开斋饭。阿巴斯王朝时期著名的哈里发哈伦·拉希德(786-809年在位)曾经在他的宫殿的花园中摆设开斋饭,而他本人则微服私访,穿行于餐桌之间,询问用餐者对饭菜的质量和数量的意见。

这是开罗扎岛上的斋棚,开斋时为路人施舍食物,离使馆不远

在埃及仁慈的餐桌始于里斯·本·萨阿德(713-791年),他是一个富有的伊斯兰教法律学家,在斋月里他本人只吃蚕豆,却给他人提供美味的食品,特别是一种叫海利塞的甜点,一般是以面粉、糖、牛奶和干果碎制成,后来它被称作“里斯的海利塞”。880年时,埃及的图伦王朝(868-905年)创建者艾哈迈德·本·图伦(835-884年,880年自任埃及与叙利亚的统治者)曾下令在斋月广设仁慈的餐桌,后来他的儿子胡马拉威(884-896年在位)继承了他的做法。法蒂玛王朝统治埃及时期也延续了这种做法,当时建了很多达尔·费特拉,意思是开斋棚。在马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由于连年的战争而中止了这种做法。在英法殖民时期,埃及的宗教慈善协会为穷人恢复了这种做法。到了20世纪70年代仁慈的餐桌再度兴盛,广泛流行于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

开罗的各种饼是大家斋月必备的食物,右边这种有好多层的酥甜饼就非常好吃,就是涨价的太厉害了

斋月鸣炮。开罗是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中第一个在斋月鸣炮示意开斋和封斋的城市,但是这个传统却源于意外。相传在伊斯兰历859年(1454年)斋月第一天,马穆鲁克王朝时期的素丹佐希尔·赛弗丁·胡什格达姆(1460-1467年在位)命令卫兵试射一门大炮,鸣炮的时刻正好是日落时分,人们以为素丹想用鸣炮提醒大家开斋的时间,就纷纷来到素丹的府邸表示感谢,于是素丹就决定每天开斋时鸣炮,后来又实行了封斋鸣炮。

19世纪中期,埃及阿拉维王朝(1805-1953年)的阿巴斯帕夏一世(1848-1854年在位)时期,开罗有两个开斋大炮,一个在萨拉丁城堡,一个在开罗郊区阿巴斯亚区的阿巴斯帕夏一世王宫。在赫迪威·伊斯梅尔帕夏(1867-1879年在位)时期,为了让鸣炮的声音传得更远,就把炮台选址在开罗市内地势较高的穆盖塔姆山,当时是在斋月前用大轮车将大炮从萨拉丁城堡运往穆盖塔姆山,当斋月结束后再把大炮运回城堡保存。直到1859年斋月大炮一直用实弹发射,而且除了斋月中每天的开斋和封斋各鸣炮1响之外,在确定看到斋月的新月后,还要连续三天每天鸣炮21响以示庆祝。出于对萨拉丁城堡及周围的建筑的保护,之后就不再使用真炮弹,而是施放空包弹。而原先的斋月大炮先是从萨拉丁城堡转移到爱资哈尔清真寺附近的的达拉赛地区,又转移到爱资哈尔大学附近的卜欧思城地区。后来因为战争原因,开斋鸣炮的传统一度停止。直到1983年当时的内政部长艾哈迈德·拉什迪决定在萨拉赫丁堡上恢复“开斋鸣炮”。在90年代初,埃及古迹保护单位为保护古迹再次要求停放“开斋炮”,将原先的3个大炮中的两个运往穆卡塔姆山,一个仍保留在萨拉丁城堡的警察博物馆广场作为旅游参观景点。聪明的埃及人专门制作了“开斋炮”的画面, 利用电视转播让斋月“开斋鸣炮”的传统得以延续下去。

原来斋月期间开罗萨拉赫丁堡的“开斋鸣炮”仪式通知了每天开斋和封斋的时间

斋月鸣炮的做法首先从埃及传播到沙姆地区,如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后来在19世纪末传到了伊拉克的巴格达,然后又传到了科威特城,科威特的第一个斋月大炮出现在1907年穆巴拉克·本·萨巴赫谢赫时期(1896-1915年在位)。在中东发现石油前,斋月鸣炮传遍了所有海湾国家及也门和苏丹,以及一些西非伊斯兰国家,如乍得、尼日尔和马里,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也于1944年开始用鸣炮示意开斋。

打着斋月灯笼的埃及女孩

斋月灯笼。在伊斯兰教初期,灯笼(法努斯)是夜晚前往清真寺或走亲访友时的照明用具,在法鲁兹·艾巴迪编写的阿拉伯《辞海》中说,灯笼的原来叫做“纳玛姆”,是照明的意思。这个单词为古希腊传入的词汇,指一种照明方式,在沙姆地区则称之为福纳斯。

开罗哈利利老城区一家出售斋灯和装饰品的小店。埃及人热衷于购买灯笼和装饰品庆祝斋月,大的多用于装饰,小的则用作礼物,这是一千多年的习俗

关于埃及的斋月灯笼的传统,流传着几个传说:一是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喜欢在夜晚外出观察斋月的月亮,孩子们和他一起外出并为他照亮,每个孩子都拿着灯笼、唱着歌,高高兴兴地一同前行。二是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希望让开罗在斋月的每个夜晚都灯火通明,于是下令每个清真寺的谢赫都要用蜡烛点亮灯笼并悬挂出来。三是在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哈基姆·巴莫尔拉(996-1021年在位)时期,禁止女性离家外出,只允许在斋月里出门去清真寺礼拜,当时需要有个男孩拿着灯笼走在前面,以提醒其他人有妇女经过并避让。后来妇女们可以自由外出了,但是人们仍然保持着斋月打灯笼的传统,往往是孩子们拿着灯笼在街上边走边唱歌。四是科普特人的传统习俗,这个传统与圣诞节有关,当时基督教徒们用点亮的灯笼和彩色蜡烛庆祝圣诞节,后来这种习俗逐渐被穆斯林接受和使用。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伊斯兰历358年(968年)的斋月5日,法蒂玛王朝第四位哈里发穆阿兹·里丁拉(953-975年在位)来到开罗,开罗居民手持火把和灯笼欢迎他的到来,自那时起,灯笼便与斋月联在了一起,斋月灯笼的称谓也由此而生,其功能也从原来的夜间照明器具变为庆祝斋月降临的庆祝和娱乐工具。斋月期间,夜幕降临后,孩子们便手持斋月灯笼,穿梭奔跑于大街小巷,向自己的家人或街坊邻居索要糖果和甜点。斋月里孩子们唱的最多的歌曲是《沃哈维,呀,沃哈维》,表达了迎接斋月的喜悦心情。

中国制造的斋月灯笼和玩具因造型新颖,款式多样、色彩鲜艳、音乐时尚,采用灯泡安全性好,价格低廉,有的还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深受当地消费者欢迎

尽管关于斋月灯笼的传说五花八门,准确的起源也难考证,但是斋月灯笼确已成为埃及斋月的一个突出特征。埃及传统的斋月灯笼一般是用铁皮、铜箔和玻璃制成,里面点上蜡烛,可以防风防雨。斋月灯笼并不只在斋月制作,而是全年制作保存好并出售。有的灯笼很常见,如布尔加、纳志玛、阿布·维拉德,样式一般是四方形、四棱锥形、六边形、六棱锥形等。有的灯笼制作很复杂,如“巴尔拉曼”,意思是议会,因为这种灯笼和20世纪30年代挂在埃及议会大厅的灯笼很相似。还有一种灯笼以埃及国王法鲁克(1920-1965年在位)命名,因为这种灯笼是当年为庆祝国王生日而特制的。

各种精美的斋月灯笼,形状一般是四边形和六边形,铜皮和玻璃制成,里面点上蜡烛和电灯泡

埃及生产斋月灯笼最古老的地方在开罗泽娜白夫人地区附近的塔哈特·卢巴地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商人都来此大量采购斋月灯笼。近年来,中国制造的斋月灯笼因种类繁多、造型各异、物美价廉而在埃及大受欢迎,特别是各种动物造型的斋月灯笼,装上电池后,彩灯闪烁、歌声悦耳、能行走,集照明、音乐、玩具等功能于一身,令孩子们爱不释手。中国制造的斋月灯笼使埃及的斋月灯笼中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为埃及的斋月传统注入了新的“东方元素”。斋月灯笼已成为在埃及过斋月的象征,每当斋月来临开罗的大街小巷、大小商铺、家家户户几乎都挂着斋月灯笼。斋月灯笼给斋月增添了喜庆,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也使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得以延续。同时埃及的斋月打灯笼习俗还流传到很多阿拉伯地区,如大马士革、阿勒颇、耶路撒冷和加沙等地。

今年3月27日,在埃及法尤姆省的一处村庄,埃及受捐代表排队领取我馆捐赠的斋月礼品(新华社记者王东震)

斋月的华人。中国连续12年成为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随着中埃政经文化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驻埃机构和企业以及旅埃华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也不断地融入了当地的许多传统当中。斋月期间驻埃使领馆会提前发布领事提醒,要求旅埃华侨华人、中资企业员工、留学生、中国游客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公序良俗,避免白天在公共场所或穆斯林面前饮水、进食或吸烟,也不劝穆斯林朋友吸烟饮食,不出于好奇心态向穆斯林提出质疑或发表不敬言论。在遇到穆斯林时可向他们说:RAMADAN KAREEM(斋月尊贵)或RAMADAN MUBARAK(斋月吉祥),以示友好,与埃及穆斯林共同度过一个祥和、安宁的斋月。

今年3月27日,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张朝阳、埃及法尤姆省省长艾哈迈德·安萨尔、埃及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埃及外交部前副部长阿里·希夫尼参加了在埃及法尤姆省的斋月慈善活动启动现场活动,中方向埃方捐赠了价值300万埃镑(约50万人民币)的物资,旨在表达中方对埃及人民的节日祝福(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在埃中资企业助力埃及国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和中国商会每年举办斋月慈善活动,今年3月27日,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张朝阳、埃及法尤姆省省长艾哈迈德·安萨尔、埃及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及埃及外交部前副部长阿里·希夫尼参加了在埃及法尤姆省的斋月慈善活动启动现场活动,中方向埃方捐赠了价值300万埃镑(约50万人民币)的物资,旨在表达中方对埃及人民的节日祝福。这些活动是一项坚持了十多年的传统,是两国民心相通的生动体现,将极大增进中埃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

斋月期间埃及华人各商会积极举办各种慈善活动,每天免费供应开斋饭数百份。图为2018年5月27日,埃及中国商会与埃及共同发展协会在开罗举办斋月慈善活动,时任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向当地民众发放开斋饭(新华社记者提供)

【贴士】如果你正好斋月期间在埃及请注意几点:一是白天不要当着埃及人的面又吃又喝;二是被邀请到埃及人家吃开斋饭,一定要带礼物,最好的礼物是埃及的甜点心;三是在超市购物时,不要品尝赠品;四是准备一些小零钱,停车或者到公共卫生间时都要给小费;五是上午不要安排很多活动,埃及人大多数在睡觉,打电话不通会很正常。

埃及的点心太甜了,国内来的一般都接受不了

网图侵删。感谢阅读。


RAMADAN KAREEM!RAMADAN MUBARAK!

阅读 9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