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清明是四月的第一个节气,草木繁盛,四野明净,大地一片春和景明之象。清明,是我们悼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为此,民乐小学四年二班师生开展清明教育活动。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与清明在同一天,中国人的节日里,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扫墓祭祖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吃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踏青郊游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插柳植树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和植树的习俗。清明节植树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育并举,知行合一。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每个节气生生不息的更替,让大自然的美妙音符装点孩子们的童年,让劳动陪伴孩子们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