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科学教研时。在这个春风和煦的时节,为提升集美区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2024年3月29日上午,在滨水学校开展以“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备、教、学、评一体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活动第一个环节由滨水学校郭跃辉老师执教《电磁起重机》一课,他结合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情境,让学生扮演超能维修工的身份,在维修车间进行任务的挑战,从制作电磁铁到组装电磁起重机,一步步带领学生认识起重机的原理和特点,学会如何改进起重机,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郭老师在课堂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运用评价表来引领教学活动。对学生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孩子在实验结束后再进行自评和互评,最终形成能力雷达图,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二个环节是郭亚山老师带来的单元分析讲座《单元整体教学与表现性评价:提升学生素质有效途径》。郭老师首先结合备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向参加教研的老师们介绍了《超能维修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其次,围绕着为什么要进行表现性评价,什么是表现性评价,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三个环节,介绍了滨水学校科学教研组在结合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表现性评价方面的研究心得。他认为表现性评价是在真实性情境当中运用评价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表现或作品做出判断的过程。表现性评价利于弥补纸笔测验的不足,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改善教与学。紧接着他结合单元第3课时《电磁起重机》详细向老师们阐释了如何将素养目标具体化为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如何根据单元内容设计具有真实性情境的任务群,并编制表现性任务量规;如何结合人工智能进行当堂表现性评价。
接着,参加研讨的老师们分别从单元整体教学如何促进备教学评一体化?表现性评价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课堂评价的维度有哪些?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结合观课感受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应用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特别是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了AI正在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深入推进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学生表现性评价,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新样态,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助于落实“备、教、学、评一体化”,助力校本教研质量提升;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整体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后,教研员洪旭辉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他肯定了滨水科学教研团队在筹划本次主题研讨活动过程的团结协作精神。洪老师强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应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科学课堂教学改革: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重视加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重视真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带着真问题开展探究与实践;2.校本教研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有效途径之一,要以科学课程标准内容为纲,以核心概念或主题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抓手,开展“备、教、学、评一体化”研究;3.关注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把学生的表现性评价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改变以往经验型的课堂评价,使评价内容、主体、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势,分析课堂教学,教学相长,推进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此次教研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相信老师们定会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用心用情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托举孩子们的美好明天。
撰稿:卢婷晖
摄影:赖丽娟
编辑:郭跃辉
初审:陈燕瑜
终审:洪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