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村民精简回乡

唐俊
创建于04-01
阅读 2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958年大跃进开始,桂林市总共创办4个饲养场。

一场在北冲,除正式职工外,还管辖北冲、转塘2个村;二场在清风,全是国家正式职工;三场在五仙桥,除正式职工外,还管辖庭江洞、演波2个村;四场在金鸡岭,除正式职工外,还管辖黄莺岩村。

1963年3月,饲养二场传达自治区批示精神:鉴于4个饲养场连年亏损,全部撤销,原来来自农村的职工,连人带地一个不留原籍遣返。

清风籍的80多职工,心里哇凉哇凉的,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按场部要求,成立12人的回乡工作领导小组,推举唐刚生任组长(他这时是以工代干的场部文书),刘金生任副组长(他已是中共预备党员)。

领导小组经商议,提出5点要求(简要如下):

一、公社化之前,清风村(指进场的一、二队)有田地300亩,后被中心粮库、铁路扩建、二级站等占用不少田地,要求还回300亩。

二、原有耕牛被公社收走,要求解决耕牛。

三、要求无偿解决农具、雨具。

四、划归清风的300亩土地上的农作物归精简回乡农民所有。

五、要求自成独立单位--清风生产队,因为清风村历来以种菜为主,要求不去大河公社,归穿山公社管。

市里基本全部答应了以上合理要求,连片划转了300亩田地。

5月1日,正式脱离食品公司,清风生产队成立,唐刚生任生产队领导小组组长兼管账,刘金生任副组长兼管钱。生产队分成4个生产小队,生产队统一管账,生产小队分队核算。从8月开始,农户平时预支生活费,年终分红决算。



由于公章还没来得及刻制下来,银行开不了账户。管钱的刘金生只好把钱放在家里,家里穷,连个像样的箱子也没有,又怕钱被偷,于是将钱用稻草捆成小把,在屋子里东藏一点西藏一点。

到了6月底,穿山公社下发了一枚“桂林市郊区穿山人民公社清风生产队”的木质圆形公章,在前锋办事处开了银行账户。刘金生叫上唐刚生一起回家取出公款。结果少了几十元。两人都慌了神。唐叫刘仔细回忆藏钱的地方,两人又将小屋翻了个篇。最终在一只破胶鞋里找到了一捆钱,经核对账目,一分不差,两人才松口老气,急急忙忙到银行把钱存上。

岁月匆匆,1963年的冬天来临。桂北已经下了几场米雪,寒风吹过灰黄的大地。清风生产队迎来了第一年(实际8个月)年终分红决算。社员户户分得了钱,平均收入比在饲养二场还有所提高。人心趋向稳定,集体经济初步巩固。

1964年3月至8月,清风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清风大队贫下中农协会成立,选举阳正旺为贫协主席,文定太为副主席。

清风生产队原来的4个生产小队重新划分为第一、第二生产队。从三皇公社接收回新菜园的农民,为第三生产队;从北站公社接收回蚂蝗洲的农民,为第四生产队。4个生产队联合成立清风生产大队。


大队党支部书记阳三弟(社教工作队队员)。

社员代表大会,选举刘金生为大队长,唐刚生为会计,刘本信为出纳。


1964年8月1日,桂林市郊区穿山人民公社清风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挂牌,公章同日启用。办公室设在第三生产队集体猪场的披厦里。

1981年,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

1984年,清风大队管委会改名清风村公所。

1995年,改名清风村民委员会。

1997年,划归大河乡。


漓水悠悠,

清风徐徐。


如今,

清风村村里土地都被征用,村民脱离了耕田种地的农业,村集体也实行股份制多年,清风村成为“城中村”。


只是,

那份清正村风仍在,

那份浓烈乡情犹醇。


阅读 2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