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正高级、特级(首席)物理教师方红德主任开放课堂
(学校公众号推文)



教育是灵魂的传递,教师是灯塔的引领,教学是智慧的绽放。为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示优质课堂的教学范例,也为更多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研究的案例。近日,西樵高级中学开展了"走进特级(首席)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



如果说教师是一个学校的财富,那么名师更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引擎。西樵高中有一大批各级各类名师。我校正高级、特级(首席)教师、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研处主任方红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从教30多年,他长期坚持课堂教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生成了艺术性的教学智慧,形成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风格。在他的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创设顺其自然,信息技术的运用驾轻就熟,肢体语言的表达自然随性,课堂生活化的风格充分体现,和谐发展的思想渗透于无形,课堂交流的气氛活而不乱,学生个性的展示尽显风采。
在第5周(3月18-22日),方主任主动承担了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周教研活动,开放精彩课堂,为我校全体教师提供真实的课堂教学研究案例。
01 授课课题:《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课堂教学中,方红德主任首先利用麻绳振动演示横波产生的实验,然后鼓励学生上讲台体验手的振动产生横波,又鼓励学生主动表演红绸带的波型,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接着他发挥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将刚才定性横波现象实验精准的模拟出来,通过化抽象为直观,很好地帮助学生对机械波产生建模的理解,最后又用波的演示仪演示机械波产生的过程,让学生经历多过程的定性实验、技术模拟和实验呈现等过程,并在参与体验、观察现象,建模思考中,完成对机械波概念的理解和得出机械波传播的条件与特点。










方主任从物理现象深入到物理本质,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的学科本质。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串,利用师生互动作铺垫,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知识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授课课题:《机械波的描述》



方红德主任通过动画模拟,承上启下,在复习第一节课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第二节课的内容。









在本节课中,方红德主任根据我校学生实际,通过设计模拟动画、小组讨论、思考练习和反馈测评等多种方式,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对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难点的理解。本课的最后环节,四道反馈测评题的正确率都超过了85%。



本节课给听课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方红德主任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合作,他的一个潇洒的响指,就立即产生全班“军训”般的掌声。响亮、有力、快节奏,这是方红德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的有效课堂鼓励方式之一,体现了方红德主任营造的良好的课堂精神文化和有特色的师生互动。
03 授课课题:《机械波的传播现象》第一课时



方红德主任首先播放25秒的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要求学生从观看中获取相关信息,然后从生产生活中列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思考波的衍射和反射现象。再通过实验演示产生衍射现象,让学生总结出产生衍射的条件。在学习机械波的反射与折射时,方红德主任巧借学生初中学过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完成自主学习。










本节课,方老师高超的应变能力充分出来。原来设计的衍射实验是准备用投影仪放大后呈现在屏幕上,因硬件故障原因,投影仪不能正常工作。然而,方主任一点不紧张。只见他大手一挥,学生也没什么顾忌,迅速跑到讲台前的实验桌围观,学生反而更兴奋地研究起实验现象来,感觉这样产生的效果更好。这种在有许多老师听课的大阶梯室上课的应变艺术给老师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给老师们更多思考预设与生成的应变策略。
04 授课课题:《机械波的传播现象》第二课时



方红德主任首先播放一段美频,让学生在欣赏水滴落在水面泛起涟漪的自然美景过程发现物理的美,并从中引出新课--机械波的叠加现象,然后再展示两列横波相向运动叠加时的场面。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定性分析机械波干涉图样形成的成因及条件,最后再进行技术模拟,把干涉现象可视化的呈现给学生。整过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清晰,学生参与情绪性高,教师个性挥洒自如,整体教学习效果良好。





情境的创设与技术的应用










我校一直重视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次特级首席物理教师方红德主任开展示范周活动,为我校今后继续开展名师示范周活动开了一个好头。今后学校教学教研部门和教师发展中心将继续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为提高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供更多研究案例,为提高我校整体教学质量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主任的课堂是这样的:
【严谨且有趣】给学生提供了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愉快地学习。
【清晰且丰富】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此外,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充实且有效】方主任的课堂注重讲练结合,趁热打铁,及时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同时注重观察同学们的解题思路,给同学们足够的思考时间。课堂的最后给学生留了一小段时间进行总结,并用设置疑问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下节课的知识内容。
方主任课堂给我的启示:1. 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2.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适量、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的练习进行训练,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3. 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主动性;4. 采用多样的教学环节,增强学习的趣味性:5. 注重整个课程的结构把握,调动学生的思维;6. 要注重课程时间的把握,充实课堂内容,同时增加教学趣味性,争取做到游刃有余。
本周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方红德老师的课,令我印象深刻。首先是关于知识点的引入,学生的知识还停留在前面所学习简谐振动的时候,如何过渡到机械波,需要我们做好引导,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进行,吸引学生的注音。其次是对可视化的理解,利用几何画板和GGB等新媒体技术,让抽象的波转变为可视化的质点,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是关于课堂的处理问题,在课堂上,方主任的的实验准备得很充分,但摄录机缺坏掉了,学生不能很好地观看。这个时候,方主任让学生围上来看,化解了这一个意外。课后与方主任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学习,明白了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的过程,我们老师的预设往往都很完美,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会有一定的偏差的,需要我们不断去积累经验,完善自我的教学。
本周旁听了物理科组的公开课,让我获益匪浅。连续听了两节方主任的接力课,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教育”的教学生和育学生,方主任的课堂上,有独属于自己班的小细节,比如鼓掌有节奏,上课前的问候语的气势特别足,带动了整节课的课堂氛围。另外,这两次旁听课也让我了解到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本周有幸去听了特级教师方红德主任的开放课堂,让我受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物理科组对抽象概念的实际演示的方式之多,效果之深。机械波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方主任采用了地震作情境、用绳子的晃动做演示、用物理仪器作模拟,三种方法“三管齐下”,讲抽象的机械波概念变得鲜活而易于理解。从现实现象进行类比归纳,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兴致勃勃,每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整节课的课堂效果非常好。
本周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听首席教师方主任的课,受益匪浅!听的第一节课是《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方主任通过一系列的演示实验和模拟动画,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感受机械波产生及产生的条件,并通过建模分析研究绳子上各点振动情况,让学生发现归纳总结出机械波的传播特征。听的第二节课是《机械波的传播现象(2)》,也是利用实验,让学生了解波的叠加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看问题的本质,把生活中的现象抽象成物理问题,形成物理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听课过程中,感受到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学有所得。听完方主任的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作为他的学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今后我要努力把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我的课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