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学教评一致性”之风,展有效课堂教学之美

陌生人
阅读 4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勤于实践,方能磨砺课堂;

深度研讨,才能柳暗花明。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学、教、评”一体化教学模式。3月20号,澄迈县教师研训中心副主任林尤谊、澄迈县教师研训中心小学教研室副主任蔡兴乐及老城中心各个学校的老师们共同走进华迈附小,开展计算教学研讨活动,深入研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引领下的计算教学范式,探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实施路径。

      乘法分配律,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理解上较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都难。在教学中,宋老师通过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两个不同的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之后,给学生提供体验感悟的空间,让学生写出符合规律的算式,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最后通过分析例子,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课后研讨

     “运算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运算定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间的关系,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单元进行系统编排,帮助学生对运算性质构建完整知识结构。

       计算教学的“1236”模式:

      1.模式内涵。       

     以学科育人为本,以核心问题为线,以教学评价为舵,以认知规律为基,聚焦核心要素“意义、算理和算法”,开放学习空间“课前、课中和课后”,循六步渐进。

       2.实施路径。       

      用好前测,探明起点;创好情境,入境生疑;搭好支架,自主探疑;典型展示,合作解疑;即时自测,总结质疑;整理积淀,内化拓展。 

      3.价值追求。

      以一致性定位,实现整体地教;以解疑式建构,实现理解地学;以全程性评价,实现科学地评。

      课后专家们的评课议课使大家更加明确了“学—教—评”三者之间的关系。所学即所教,所教即所评,所学即所评。“学—教—评”一体化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基于目标的协调一致,是将教学、学习以及评价三者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教—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以评价设计消解“教”与“学”的矛盾,要以终为始,逆向设计。总之,教以目标为导向,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是为了发展核心素养,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评是为了促教和促学。研课,让我明白了“评”在课堂中的重要性。“评”可以是学生在课中的口头叙述,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展示,不仅仅局限于考试。课堂是每个学生的课堂,大家都有展示的机会,只要有展示,就会有鼓励,有了鼓励就会有积极性。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一定要确定“教什么”“怎么教”,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最终通过“评”了解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大家以这次研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在有效落实“学—教—评”一体化的路上,一起不断找寻教育教学的好景致。

       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一起探索着2022年版课标引领下的计算教学如何教,在一处研磨着“1236”学教评合一的计算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老师们对今后的课堂模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将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教学技巧,提升教学能力,在专业化发展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阅读 4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