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与尔经典同行,文润洋浦学子(第三十期)

创建于04-01
阅读 37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0:32

一、作者简介

      李峤,初唐诗人。峤,指尖而高的山。李峤,字巨山,意思是巨大的山峰。李峤幼通五经,二十岁登进士第三,举制河北策甲科,授官长安尉,后迁监察御史、给事中。李峤与崔融、苏味道、杜审言齐名,称为“文章四友”。为诗富有才思,与“初唐四杰”之王勃、杨炯接踪。李峤独为文章宿老,具有崇高的地位,是唐武后、唐中宗时期的文坛领袖,学者取法的对象。《旧唐书》誉其为“一代之雄”。其著有七言歌行体《汾阴行》,风格慷慨激昂,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佳制。

二、字词注释


1.解:吹落、散落。

2.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3.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三、诗文大意

      风能吹落秋天的树叶,也能吹开春天美丽的花。风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又能使万竹倾斜。

四、诗句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让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五、风采展示



撰稿:刘丹霞

摄像:一年级组

编辑:程诚

初审:曹江荣

复审:   章鸿

终审:吴福贵

阅读 37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