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容缓,健康相伴——海贝幼儿园百日咳预防小贴士

海贝幼儿园 保健室
创建于04-01
阅读 32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儿童“百日咳”不容忽视

     幼儿咳嗽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人们说起“百日咳”。却一直没有真正了解过它。在慢性咳嗽专病门诊中,会遇见一些以干咳为主要表现的幼儿,没有喘息、发热其他症状,影像学未见明显渗出,但是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口服头孢抗生素、止咳药物后效果并不明显。这类患儿,需要考虑百日咳感染所引起的长期咳嗽。

二、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病程较长,未经治疗,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

三、百日咳有哪些症状

    百日咳的潜伏期为2~21天,平均7~10天。这意味着幼儿最迟在感染21天后会出现百日咳表现。百日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典型的百日咳表现分为以下三期:

1、卡他期

   感染初期常表现为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该期排菌量达高峰,具有极强传染性。1~2 周内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带有典型的“鸡鸣”吸气性吼声。

2、痉咳期

    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痰,夜间较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可致舌系带溃疡,面部、眼睑浮肿,眼结膜出血,痉咳次数随病情发展而增多。

3、恢复期

   痉咳逐渐缓解,咳嗽强度减弱,发作次数减少,阵发性痉咳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四、百日咳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

有了疫苗后,百日咳已经得到控制了。

     这个观点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事实也没有那么乐观,有了百日咳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或者含有百白破成分的四/五联疫苗)后,百日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都是迅速下降的,人们确实一度以为百日咳能够像天花等传染病那样被控制住。但是最近10年来,全世界的百日咳发病率都有升高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百日咳再现”。

   下图是根据我国卫健委疾病控制局的数据绘制的我国百日咳2012年以来发病数趋势图,可以看到百日咳发病数近几年明显增多,2024年1月和2月报告的发病数就有32380例。

百日咳再现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以下原因相关:

(1)检测方法灵敏度提高使得检出率增加;

(2)医生对百日咳的认识水平提高让百日咳报告率增加;

(3)可能是百日咳鲍特氏杆菌的变异导致疫苗保护作用下降;

(4)可能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诱导抗体持续时间短等。

误区二:

百日咳是儿童传染病,宝宝患病都是其他宝宝传染的。

   百日咳和麻疹、手足口病等一样都是儿童常见传染病,不过百日咳除了儿童之间传染,也可能是父母兄弟姐妹等成人、青少年传染的。

     青少年和成人也会患百日咳,由于咳嗽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误诊。青少年和成人患百日咳后咳嗽时间长、但是不会出现典型的痉挛性咳嗽症状,在不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6周内身体可清除百日咳,是可以自愈的。

     但由于百日咳传染性强,一旦传染给家庭内的小婴儿,小婴儿由于气道狭窄、咳痰能力弱等原因,患百日咳后容易出现窒息、脑病、甚至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所以家里大人需要注意,家有小婴儿的家庭成员应该做好预防,避免把危险带给家里的小宝宝。

误区三:

百日咳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积极使用抗生素就没问题了。

    百日咳的病原体是百日咳鲍特菌(又称“百日咳杆菌”),这是一种革兰阴性细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例如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不同人群用药建议不同,需咨询医生后再用药),但从百日咳发病阶段来看,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却不一样。

(以上信息转自公众号drpei)

五、百日咳如何防范

1、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预防“百日咳”的最好方法。父母可在宝宝出生3个月后,每隔4周给宝宝注射一针百白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连续3次。“百日咳”流行期间,满月的婴儿也可接受注射疫苗。一年后首次进行强化注射,4~6岁再进行第二次强化注射,做到全程预防接种,以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2、控制传染源

    “百日咳”传染性较强,因此需要尽早隔离患者以预防“百日咳”的流行。凡确诊的患儿,可从发病之日起隔离至病后40天,或隔离至痉咳后30天,防止扩大蔓延。接触患儿的人也应密切观察至少3周,若有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要注意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3、注意个人卫生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手绢或者纸捂住口鼻,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六、温馨提示

   春季传染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预防接种、科学穿衣、开窗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坚持锻炼、平衡营养、保证睡眠等,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就能有效阻断病菌,保护幼儿的健康。

阅读 32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