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千编万化”——莲花县第三保育院大三班

刘春红
创建于03-31
阅读 23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弹指之间 “千编万化”

编织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术

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

幼儿在想想、学学、玩玩中

编出童趣,织出创意

课程缘起

课程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身心准备中也指出要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及“锻炼精细动作”。

 对于幼儿来说,编织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锻炼幼儿的思维,发展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动手动脑思考,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更好地发展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促使幼儿养成做事认真、细致、有条理等良好品质,这些品质及技能的培养同时也为幼小衔接做好了准备,因此编织课程适用于大班幼儿。

课程实施准备

前期计划

在课程实施之前,教师通过研讨,制定出了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并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以及活动调查表。

前期探索

1.活动初期,我们带领幼儿欣赏了各类编织工艺品并展开了编织初讨论。

2.哪些属于编织物

3.用什么材料来编织

驱动问题

1.生活中的编织物有什么?

通过“生活中的编织物”大调查,采取家园合力的方式,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寻找并积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生活中的编织物品。

孩子们对编织的好奇和疑问就像火山爆发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们都说:“我们可以以绘画的形式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基于编织物的调查结果,孩子们找到了“竹篮、毛线帽、草帽、毛衣、毛拖鞋、背篓、围巾”等众多编织物品,针对此次结果,我们再次开展了讨论梳理,帮助幼儿了解编织物。

2.幼儿园有编织物吗?

在了解常见编织物品的基础上,孩子们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幼儿园里有编织物嘛?”带着新问题,孩子们在园内开启了“寻宝挑战”。

孩子们通过对幼儿园的仔细观察,寻找到了幼儿园的编织物,例如攀爬架上的攀爬网、滑滑梯上的网格隧道、荡秋千等等......

3.在幼儿初步了解了编织物后,我们便开始筹划收集材料、工具等

教师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积极调查探索、讨论关于编织的一系列问题,收集到了各式各样的工具与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对编织的认识,也培养和锻炼了幼儿的分享欲与表达能力。

教师支持

成立编织区

为了给予幼儿持续的发展,我们协商成立“千编万化”趣味编织区。成立区域初期,教师们从最初区域位置的选择,再到区域环创的设计,再深入到区域材料的投放,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一次又一次的优化,最终成功设立了编织区。

教授幼儿基本的编织方法

“编织方法都有哪些呢?”我们组织幼儿集体观看了有关编织的视频,学习编织方法,教师针对幼儿能力水平进行了指导。

课程实施——探索编织(一)

1.绕筷子编织

各种不同的编织手法需要不同的肢体动作来配合完成,每一种编织都能促进我们上肢关节的灵活发展,刚接触编织的小朋友们,从最简单的绕线开始,简单的绕线也需要我们手臂部反复转动,和眼睛配合观察是否排线整齐,不会松脱,所以,可不要小看这个作品哦!

2.绕圈圈编织

有了前期的简单筷子绕线经验,孩子们尝试绕圈圈编织,绕圈圈编织需要手臂反复的伸拉,穿梭,在绕筷子编织的基础上难度又加深了不少。

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孩子们通过讨论协商一起合作,以生活经验模仿爸爸妈妈在家绕线方法,解决了线打结的问题。

3.曼达拉编织

将木棍十字交叉,用毛线在交接处沿每个方向各缠绕几圈固定,绕的过程中调整木棍的位置,固定后开始绕线,绳子从上至下按顺序每条边缠绕一圈,换线时将两个颜色进行打结,再用同样的方法逐层绕圈,这样曼达拉就完成啦!

00:13

4.小鱼编织

在曼达拉编织的基础上孩子们将原有的两根木棍增添至了三根木棍,木棍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三角骨架后,再进行反复编织,孩子们在操作中认真、细致且有条理的编织手中的物品,最终在大家的创作下,制作出了一条条独特的小鱼。

       孩子们在编织的过程中,小手一直在运动,手指在穿、绕、拆、拉、编、织等各种精细动作中得到了发展。

教师思考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课程开展中,教师不断给予了幼儿创作的空间,提供了材料的支持等,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操作过程中,深入学习了解了各种不同编织技法。

编织发展

我们的课程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孩子们通过亲身调查与实际体验,逐渐熟悉“编织”。孩子们还发挥动脑和动手能力,并用线制作成属于自己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和创作。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观察发现、思考和分享交流、遇到困难坚持到底不放弃的精神。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学会了关注孩子们的兴趣,为他们建构自由宽泛的发展空间,追随幼儿的脚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者,让课程更富有生命力。

一经一纬编出无穷创意,千丝万缕织成有形作品,随着课程的深入开展,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阅读 23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