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
泥土是自然界中最原始、最基础的元素之一,对于幼儿来说具有极高的吸引力。通过泥中寻宝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土壤、水分、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体验到挖掘、寻找的乐趣。此外,寻宝游戏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泥中寻宝,这一主题将带领孩子们走进神奇的自然世界,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通过模拟寻宝游戏,孩子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泥土的多样性和生命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月主题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故事引出“泥中寻宝”的主题,激发幼儿保护土壤、爱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泥土中有哪些常见的食物,结合中国传统艺术,欣赏中国泥塑,培养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
3.通过模拟泥巴盖房子的过程、自己动手捏泥娃娃,丰富幼儿对泥土加固作用的感知体验。
《泥中寻宝》科学
目标:
1.通过“泥中寻宝”活动,让幼儿感受探索和发现的乐趣,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泥土中生物和物质的多样性,初步认识生态系统和生物链。
让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泥土都有哪些颜色。
闻一闻泥土是什么味道的。
摸一摸泥土是软的还是硬的。
《毛毛虫挠痒痒》音乐
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毛毛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习性
2.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好奇心。
3.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会唱毛毛虫挠痒痒这首儿歌。
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
来听听小朋友们好听的歌声吧!
《蚯蚓的日记》科学
目标:
1. 让孩子们了解蚯蚓的基本生物特性,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了解蚯蚓的生活。
3. 引导孩子们认识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4. 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蚯蚓一天都干了些什么事,它是怎么去记录的呢,哦!原来它是通过日记的形式去记录自己的一天。
《顽皮的小猪》健康
目标:
1.学习以肘膝着地爬行与侧滾翻的动作保持身体协调。
2.乐于参与体育运动,在活动中坚持不懈。
3.能保持身体协调,增强四肢肌肉力量。
活动前的热身运动
游戏活动开始啦!
游戏结束后,肌肉放松。
《蚂蚁搬豆》音乐
目标:
1.初步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长短高低特征。
2.愿意用语言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来欣赏小朋友们优美的歌声吧!
《小泥人》语言
目标:
1.了解泥土的作用,能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绘本内容。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泥土,知道泥土的作用是什么。
小朋友们对做泥人充满了好奇。
开始捏小泥人啦!
《小袋鼠送信》健康
目标:
1.通过小袋鼠送信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基本的跳跃技巧,增强下肢力量。
2.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3.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的互动和交流。
热身运动
游戏开始啦!
游戏活动结束后的肌肉💪🏻放松。
音乐《拔萝卜》
目标:
1.通过“拔萝卜”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动作协调能力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拍手、踏脚等,提升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和音乐节奏感。
3.故事理解能力 :通过“拔萝卜”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来欣赏小朋友们优美的歌声吧!
我们来玩拔萝卜的游戏啦!
《泥土变泥团》科学
目标:
1.喜欢玩泥巴,感受玩泥巴的快乐。
2.知道干土和水混合后成为泥。
3.能将水和土按合适的比例混合调成泥团。
让小朋友们观察图片,有什么不同,什么情况下才能让泥土变泥团。
老师在告诉我们怎么把泥土变成泥团。
小朋友们开始自己动手操作捏泥团啦!
《泥娃娃》音乐
目标:
1.让幼儿理解儿歌的含义。
2.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的朗诵。
3.鼓励幼儿能有节奏地念儿歌,正确的发音。
来欣赏小朋友们优美的歌声吧!
《泥潭大闯关》健康
目标:
1.乐于参与体育活动,能在活动中勇于挑战,客服困难。
2.学习手脚并用进行钻爬和平衡走的动作。
3.能保持身体协调和平衡。
游戏活动前的热身。
游戏活动开始啦!
活动后的放松。
生成活动:《你好,蚂蚁》
天气变暖了,许多昆虫都活跃起来。蚂蚁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昆虫,它们几乎无处不在。孩子们在户外玩耍时,常能见到蚂蚁们聚集在一起。蚂蚁们吃什么?它们是如何交流的?它们为什么会排着队走路?蚂蚁的这些现象往往会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会利用图片资源进行讲解,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蚂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也萌发了孩子们对蚂蚁以及其他昆虫的探究兴趣。
一、初识蚂蚁
小班幼儿喜欢亲近大自然,经常问各种问题。小朋友们都认识蚂蚁,但是,问小朋友:蚂蚁有几条腿?蚂蚁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他们却说不出来了。孩子们对蚂蚁的初印象:从蚂蚁的颜色到蚂蚁的形状再到蚂蚁的形态。于是,在正式出发寻找蚂蚁之前,通过谈话活动,小朋友们清楚的认识了蚂蚁的外型和种类。
《指南》说:3-4岁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的特征。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小动物具有天生的吸引力,孩子们对蚂蚁也有了新的认识。一起来欣赏孩子们绘画的小蚂蚁吧!
经过观察和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大家常看到的蚂蚁是黑色或褐色的,蚂蚁由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组成的,有三对足。头部较小,顶部长有一对触须,蚂蚁们用它进行交流。种类不同的蚂蚁,大小也会不同,就像在种植园中观察到的蚂蚁和蚂蚁工坊中的蚂蚁就是两个种类。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及时迁移幼儿在科学活动《小鸡和小鸭》中用到的“从头至尾观察的顺序”这一经验,提醒幼儿幼儿关注观察的顺序,如头是什么样的?胸部呢?腹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总结蚂蚁的特征,提炼幼儿的观察经验。
二、寻蚂蚁。
第一次寻蚂蚁:通过讨论及日常经验,我们选出了3个蚂蚁较多的地方,分别是种植区、后操场、玩沙区。
在幼儿园里,蚂蚁会在哪里呢?带着问题,孩子们猜一猜、想一想,由于小班幼儿思维水平的限制,有的幼儿在猜想时往往只会说出自己看到过蚂蚁的地方,并不十分理解猜想的实际含义。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记录下幼儿园里有蚂蚁的地方,验证自己的猜想。种植区、后操场、玩沙区处处都有蚂蚁们的踪影。根据大家找到蚂蚁的位置,最后共同总结出:蚂蚁会经常出现在有食物和水源的地方,脏乱潮湿的环境也会经常有蚂蚁的身影出现。
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蚂蚁,他们想要把蚂蚁运到班级中,很多小朋友都是直接用手去抓蚂蚁,导致蚂蚁都被小朋友“捏”死了。第二次寻蚂蚁:有了第一次寻找蚂蚁的失败经验,小朋友们提出可以借助工具把蚂蚁运到班级中来。于是,我们带着工具:透明杯子、棉签,放大镜、小铲子再一次出发寻找蚂蚁啦!
三、探蚂蚁。
通过前期在寻找蚂蚁时,小朋友们知道了蚂蚁的外形以及蚂蚁最喜爱吃的食物。小朋友们也通过了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蚂蚁的认识。
带着好奇,我们共同阅读了该绘本。通过阅读孩子们了解到我们看到的一个个蚂蚁洞,就是蚂蚁家的入口。一个小小的洞穴就是一个房间,蚂蚁会在各个洞穴中储存食物,蚁后有自己单独的房间,蚁后生出来的卵也有单独的房间,就像小朋友在家里有自己的房间一样。
最后小朋友们知道了蚂蚁家族中地位最高的是蚁后,它会孕育出很多小蚂蚁,分为工蚁和兵蚁,还有带翅膀的雌蚁和工蚁,每只小蚂蚁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使命。
四、学蚂蚁创意蚂蚁。
孩子们通过对蚂蚁洞穴的持续观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蚂蚁精神:小朋友们在与蚂蚁互动中发现小蚂蚁总是和好朋友一起工作游戏,宽宽说:“小蚂蚁会排着队把食物送回家。”王佳阳说:“小蚂蚁力气都很大,他们总是合作着把食物送回家。”马钎贺:“我们也一起学学小蚂蚁吧!”
教师思考:虞永平教授说:“对幼儿来说,感受和了解生命是从具体直观的种植和饲养开始的。作为一种感受、了解和关爱生命的活动,饲养活动是符合幼儿天性的,它既是幼儿获得有关动物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并没及时回应,而是恰到好处留白,让他们把问题带回家、在区角活动中、观察探究中想办法去解决、查阅资料。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探究发现身边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并在深入学习中解决问题,才能收获成长。
教师的思考:孩子对外界的认知是妙不可言的,他们在积极、交错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多种感官知觉。教师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幼儿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以泥中寻宝为主题进行探索活动,从孩子的生活入手,由兴趣出发,以问题作引线,开发出若干个活动走向。从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关注孩子的发展需求,力求与孩子共同创设丰富而多变、自由而宽泛的学习空间,支持推动孩子自主而愉悦地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