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正在厨房忙活,隐隐约约听到楼下公路上传来“换窗纱,回收旧手机,换窗纱,回收旧手机…”的小喇叭喊话声。前几天我刚找过楼下搞装修的熟人朋友为自己换过一扇窗纱。他并不是专业做窗户窗纱的,我向他打听换窗纱的师傅,他说有时有骑车路过换窗纱的,要遇上才行。他说他能帮我换,他手上有材料也会做,我就请这位朋友帮我换了,给他钱他硬是不收,弄得我挺不好意思的。当听到小喇叭喊话时我心想如果你早几天来的话,我就不用犯愁了。声音越来越近了,我向窗外公路望去,看见一辆摩托车上载着几卷窗纱,很快就远去了。
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一天我在客厅又听到公路上传来熟悉的小喇叭喊话声“换窗纱,回收旧手机,换窗纱,回收旧手机…”,我又一次向窗外公路上望去,看见一位师傅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车上载着几卷窗纱,自行车速度并不是太慢,感觉是在忙着赶路似的,没有一点想停留下来的意思。随之喊话声越来越小了,自行车很快就远去了。我望着自行车远去的方向琢磨着,如果我现在需要换窗纱,怎么联系到你呢?等我下楼去叫你时,你已经在两三百米之外的地方去了,难道师傅只做一楼门店的窗纱?如果只做门店窗纱客户会不会比较少?楼高数层地面门店仅一间,楼上的住户数量是沿街门店数量的数十倍,难道楼上家家户户窗纱不用换新?很显然不可能的。难道师傅不是以换窗纱、回收旧手机为生?我不由得产生了些疑惑,如果师傅能在喊话中加上自己的联系电话,就算住在十楼的家家户户也能通过电话联系到师傅,可是师傅为什么又没这样做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每隔一断时间都会听到公路上传来小喇叭喊话声“换窗纱,回收旧手机,换窗纱,回收旧手机…”,或许一个月一次或许是两三个月一次,每次都是陌生的身影和装备,不难发现做这一行的师傅并不少。每听到一次小喇叭的喊话声我都会琢磨思考一阵子,我觉得这种只说内容但不留联系电话的经营方式产生的结果是:客户的多少取决于骑行里程的多少,如果在喊话中留下联系电话的方式产生的结果是:客户的多少取决于小喇叭声音分贝的大小,声音覆盖面有多大客户区域就有多大。我的思考只代表我的认识,我毕竟是行外人,或许我并不了解本行业的具体情况,他们才是内行,他们每天都穿梭在与我思考中不一样的道路上,他们每天都获取了与我琢磨中不同类的客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也许在长途跋涉中生活的十分惬意,也许一直在漫漫人生路上寻找新的希望,悲喜自渡,冷暖自知。慢慢地我也感悟到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人有人路蛇有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