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起,敦煌就是丝路上最重要的驿站之一。坐落在敦煌的“莫高窟”,更是中国文化的璀璨明珠。图为在三危山上远眺敦煌莫高窟。
敦煌艺术研究的奠基人、第一任敦煌艺术研究院院长常书鸿先生致力于“敦煌学”研究半个多世纪。他去世后安葬于莫高窟对面的沙丘之上,他和他的同仁也先后安葬于此,他们的灵魂在永远守护着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
在这里中外影视人曾拍摄过数部有关丝路故事的电影、电视剧,继中日合拍电影《敦煌》后,吸引了不少摄制组来此拍片。图为《丝路豪侠》在敦煌拍摄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甘肃省歌舞剧团创作演出的舞剧《丝路花雨》,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与强烈反响。1982年,西影厂决定将此剧拍摄成同名电影。
通过中国画工神笔张及其女儿英娘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和波斯商人伊努思的甘苦与共,反映了我国唐代敦煌石窟的画工劳作、河西走廊的中外贸易、以及丝绸之路上的万邦通好的历史故事,歌颂了我国古代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和中外人民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
“月牙泉”是丝路上最有名的景观之一,数十年来一直吸引着中外大批游客来此打卡。
夜晚的“月牙泉”更加神秘、迷人。
距离敦煌一百多公里的雅丹地貌是丝路上的独特景观,也是丝路商旅必经之地。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英雄》中不少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这就是古人著名诗句“春风不过玉门关”中的玉门关。如今只剩下一座用夯土筑成的关隘矗立在空旷的戈壁、大漠之中。
丝路上这样的驿站尚有多处。在古代这种驿站主要供商旅住宿与歇脚之用,并建于有河流绿洲之地。照片中的驿站与简易公路都是八十年代初国家为发展旅游业而建。
新疆克孜尔也是丝路上重要的驿站之一。千佛洞成了克孜尔遗存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
戈壁滩上迁徙的牧民。
塔什库尔干 · 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女。
塔什库尔干·老人
喀什街头·四位聊天的老人
身着民族服装的塔奇克族姑娘们。
迎亲路上的花头巾。(塔什库尔干)
打麦场上:用众多牲口踩踏脱粒。
晒麦场,丰收的喜悦(农垦四师)
牧马图(昭苏)
“叼羊”是新疆少数民族最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著名影片《冰山上的来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塔什库尔干)
高昌古城是丝路上最重要的驿站与物资集散地之一。两千多年过去,这里只剩下一片废墟,但仍从遗址中窥见当年的规模与繁华。
新疆盛产毛驴,这种用毛驴拉着四轮车是当地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人称“驴吉普”。
雪山下的军民联欢(疏勒)
霍尔果斯是丝路上最早开始边贸的地区之一。尽管是“地摊经济”,货品多为廉价的百姓日常生活用品,但从照片中也可看出许多商品是泊来品。
这是中国最西边的边防站——红旗拉普。照片中的军人是邻国巴基斯坦一名边防军连长,他说他热爱中国,也非常想去北京一游。我为他在中国国界界碑前拍了这张照片。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气温零下二十多度,因军衣单薄,拍照时不得不裹上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