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说水浒那108员大将,在水泊梁山聚众起义……不论是读文字描述的《水浒传》,还是看众多名人演绎的同名电视剧,我始终认为水泊梁山唯现今山东济宁市的梁山县所独有。虽然游走在西溪湿地也发出过“这里好像梁山水泊”这样的慨叹,但终究没有把处于江南水乡的温润之地与古代明清小说《水浒传》联系在一起。
今天,当我第三次来到西溪湿地,走进深处,才发现杭州不仅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的长居地,而且《水浒传》里面讲述关于宋江平方腊的故事其实就是今天杭州市的西溪湿地。而方腊是杭州市淳安县人。所以这里处处都有《水浒传》的印记。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故居。
施耐庵故居后面赫然伫立着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的塑像。
历史上松江、林冲是真实存在的,鲁智深似乎是创作的,就像《三国演义》里面的貂蝉,史上无貂蝉,罗贯中创之;史上有没有鲁智深?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物的出现必须为文学创作所服务。
毕竟“文学来源于生活”是要“高于生活”的。
走进施耐庵的故居内部,里面陈列着《水浒传》成书的简介。原来《水浒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此书是由自南宋而元至于明,经过无数的街谈巷语与书会才人等艺术创作,最终丰富发展了钱塘施耐庵的集大成者。这样看来《水浒传》并非施耐庵个人智慧。
从小到大,我一直接受到的信息就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红楼梦》讲是曹雪芹自己家族的盛衰史,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是高鹗所创,《西游记》乃吴承恩所作,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嘛,大家都知道。而我告诉给我的学生也是这样的。看来再讲与此有关的知识,得换种说法了。
自古江南多富庶,当其他地方的人们还在为裹腹穷尽其力时,杭州这里的文化娱乐事业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二十多处的瓦子——古代的娱乐场所,孕育出了“水浒故事”。
关于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石头孙立的故事据说皆创作于西溪湿地处。
这里有武松墓,在西湖边。时迁庙、张顺庙分别在清泰门外、涌金门外。六和塔——鲁智深圆寂地、武松林冲病逝处。
这一切是真是假,只有风知道。
施耐庵故居里面不仅介绍了《水浒传》成书过程、与杭州有关的人物,还介绍了发生的与杭州有关的战事。
据说宋江平方腊的主战场就在西溪湿地,而闻名遐迩的灵隐寺就是宋江水军屯驻之地。
“ 一部《水浒传》,半部在杭州,三分在西溪。”
在这里,看到了在我的生命中消失很久却在我童年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画册。画册是最早启蒙我识字、激发我阅读兴趣的媒介。那个时代,哪个家里画册多,哪个家里又买了新画册,我们都一清二楚,为了能借到那些画册,我们可是赔尽了笑脸。
最早,我就是凭借这些画册、再加上哥哥姐姐的讲解了解了这些故事、认识了这些人物。
后来,上学了,识字了还是时代发展了,这些画册慢慢退出了我的生活,遗失在记忆的流里。今天再看到这些,儿时与画册之间的点点滴滴由在心头,如在昨日。
“古今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今天去的是西溪湿地是需要收费的地方,也是人最多,最热闹的场所。随处可见穿着汉服的小姐姐在拍美照。我没兴趣拍这个,就擦着她们身边前行。
北门入口,对准大门有一个武坊,上书“精诚大邈”,杭州竟然是精诚武术的地方?这一点和我印象杭州的温婉细腻还是出入甚远的。
“兼葭棹聚薄暮开渔市,河渚声高微曦赶早茶”早起泡茶室,黄昏跑鱼市,楹联描述的正是在蒋村体现出来的杭州水乡市民生活。
在河渚街,看到卖茴香豆的,立刻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知道“茴”的多种写法。本想尝尝这茴香豆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但很多次景区尝食的经历再加上对于食品卫生的顾虑硬是扼杀了我的好奇心。
一进入大门,小桥、流水、碧树,荡漾其中的乌篷船很养眼。
来到收费区域,不坐船就没有多大意思了。看完了施耐庵故居就去坐船,找一下梁山水泊的感觉。
很多人文景点是在西溪湿地中间的。当游船停靠任意码头上时,可以选择下去了解了解。
在“烟渚人家”的码头上下船了。这里有三个展馆。还原了古代江南水乡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场景极其习俗。
看了一下他们这里的婚姻习俗,和湖北农村大同小异。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环节自动消除,但形如订婚、结婚这些仪式还保留着。
继续在树水间游走,其间看到来西溪湿地必须打卡的地标——西溪且留下。据说此处曾经是“非诚勿扰”的拍摄地。
到底是入口处是非诚勿扰的拍摄地,还是里面的这座房子是拍摄地?没有弄明白。不过也不需要明白。权当是足迹好了。
曲径通幽处,便是西溪人家,能看到生活在这里的古代江南水乡人家的生活生产工具。
拍照期间,遇到一个妈妈带着俩孩子在此处留影。当俩孩子站在那里的一瞬间,毫无违和之感,相反立刻有了人间烟火的气息。
这个风扇,我小时候家里是有的。可以快速的把粮食与外面的壳、灰剥离。很多年没有见过了。
原以为就我老家有这东西,没想到江南也有。看来有些东西全国各地是通用的。
哈哈😄,“猫气死”有点儿意思,古人的智慧!
看到这窗户,想起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的那段孽缘。一切都从窗户上的那根掉落下来的木棍说起……
能认识这种鞋子的人已经不多了。最小的也应当是和我差不多年纪了吧?
水路过去间,两岸是有梅林的。据说每年一二月份,梅花盛开之际,会吸引很多人前来。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杭州梅花盛开的盛况,只是不知道在哪里。今天我才知道原来在湿地的深处。
此时,水路两边有一大树一大树白色的绣球花,开得正旺,也甚是好看。只可惜,船在游走,我的手机终究拍不出眼睛看到的模样,只好作罢。
一圈下来,回到起点。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走着、看着,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洞明世事,“阅人无数”可以练达人情,慢下来的居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风土人情。或许这也是我旅居杭州的意义所在吧。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铁、飞机的诞生是不是也是导致现在难有《徐霞客游记》这样的鸿篇巨著地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