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1937年8月,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使得中国人民进入全面抗战。日军飞机疯狂轰炸上海的城郊乡镇,闹得人人提心吊胆,争相避难。
11月11日,上海县全境沦陷,侵华日军到处烧杀、奸淫、抢掠。11月12日(农历十月初十)上午,日军在陈思桥地区见人就开枪,并将尸体扔进三丫叉、施家湾、沟头3个池塘内。三丫叉的抛尸最多,竟达八九十具,一时间浮尸满塘,池水被染成酱赤色,震惊八方,人称“三丫叉杀人塘”。
如今的三丫叉,那口殷红的池塘已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青松翠柏,一派肃穆。1988年,上海县人民政府将三丫叉侵华日军杀人塘设立为上海县文物保护纪念地。1995年,闵行区政府和华漕镇政府共同出资在旧址上修筑纪念平台,刻制斜卧式纪念碑,并将其列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就在不久前,2015年8月,新虹街道将这里修葺一新。
如今的三丫叉,有一种特别的寂静,这种寂静不是无声的。站在纪念平台上,可以听见北翟路高架上隆隆的车声,也可以听到紧邻着的华漕学校操场上传来的哨声,但是,没有人的喧哗,黑色的大理石纪念碑静静地躺在花丛之中,一切都浸溺在肃穆之中……
华漕学校蝴蝶小队的同学们来到三丫叉,为当年遇难的同胞献上鲜花,表达追思之情,接受爱国主义和传统革命教育。
鲜花寄哀思,松柏护英灵,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将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坐标。
学习革命先辈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