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家长朋友、全体教职员工:
您好!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清明节假期将至。根据政府相关要求,我校
2024 年清明节放假安排如下:
4月 4 日—4 月 6 日(星期四至星期六)放假 3 天
4月 7 日(补星期五的课)返校上课
节日安全提示
清明防火安全
1.扫墓时,不吸烟、不乱扔烟头,不燃放烟花爆竹等,文明祭祖、环保祭祖,严防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
2.万一发生山林火灾时,在不可控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119”,同时迅速逃离火灾现场。
预防传染病
当前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尤其是甲流感来势汹汹,新冠病毒的传染也不容忽视。外出应佩戴好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不到人群密集处聚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交通安全
1.不在马路上、街道上追逐打闹;不追、拦、爬机动车辆,不乘坐“三无”和超载车辆。
2.过马路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过马路走斑马线。
3.请家长骑摩托车戴头盔,搭乘人员也要戴头盔。
饮食安全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三无”食品,以防食物中毒。
积极劳动
提醒并督促孩子要积极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勤俭节约、正确消费。
心理健康安全
持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缓解孩子因学习和生活出现的焦虑心态。与孩子积极沟通交流,创建温馨家庭氛围,改善亲子关系,让孩子体验居家快乐。
防溺水安全教育
放假期间,防溺水安全教育不能忽视。为保障孩子的安全,请家长们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 知去向
2. 知同伴
3. 知事件
4. 知归时
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
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作为节日是在唐朝才形成的,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在汉代就有了明确的记载。“清明”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此外,它还被称为“踏青节”。
清明节与其它传统节日不同:清明节是按照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制定的,而其它传统节日都是以阴历制定的,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清明节的由来
公元前655年,晋国公子重耳由于遭到其父王宠妃骊姬的陷害,被迫带着一群家臣仓惶出逃,踏上了流亡之路,这其中就有介子推。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重耳饥病交加,气息奄奄。介子推见状毅然拔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汤给重耳充饥,从而保全了重耳的性命。这就是历史上“割骨奉君”的故事。公元前636年,重耳登上了晋国王位,史称晋文公。此时,他受到一帮大臣的曲意奉迎,一时间志得意满,大肆分封。介子推苦心规劝却无济于事,便作出了隐居绵山、独善其身的选择。晋文公知道后,急忙带着大臣们赶到绵山寻找,却始终不见介子推的影子。晋文公便命人放火烧山,只留下一条道路。一时间,风起火烈,大火绵延数百里。三天后,晋文公上山寻找,却发现介子推与母亲已葬身火海。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后来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节的风俗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踏青
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
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风俗,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风俗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春光明媚到清明,细雨纷飞润大地。家长朋友们,安全你我他,柏万城完小祝愿您和您的家人:平安常伴,健康同行,幸福相随!
宁远县柏万城完小
2024 年3月31日
编辑:熊妮兰
编审:廖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