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日暖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化州市初中英语教研活动--魅力阅读系列

创建于03-30 阅读3292

四十不惑而获-读杨绛《我们仨》后感  

宁春芳

平日里,认为偶像就是一颜控,是乎过眼云烟,充其量是扰乱学习,生活的繁乱分子。

时光流转,在不惑之年迷上李健,继后是杨先生。他们确实是我人生中的偶像。李健,于浮沉纸醉金迷的娱乐圈特立独行,出于淤泥而不染。他区别于其他人除了是清华的学子之外,一身散发学者的气息让人倾倒。坦心说,李健有帅气的外表,我真心实意欢喜。但这只不过是一念浅喜,那一念深爱是在读环球人物杂志访谈,其中他的答记者问言辞精辟,精准,是圈中独一无二的。他说知识越渊博的人往往越谦逊,那些才疏学浅的人却常常声色俱厉。学得越多,越会觉得自己很匮乏。再答为什么你也有妥协的时候,他答,无伤大雅的妥协是值得的,毕竟要顾全大局,特别是在你还没有强大到拥有跟社会谈判的水平的时候。这些点点都是我欣赏李健的地方。

若说李健只是内心的欣赏,但杨先生,我把她当作是我人生的典范,我真心希望能活成她这个样子。

杨先生的一生,不紧不慢,不温不火,温润柔腻的爱情相伴生活的跌宕起伏。亲人的相继离去,杨先生坚毅地活了下来,真的很需要勇气。杨先生不但活着,还是孤标傲世地活着。她的百岁感言深深地击中我的灵魂,我常常处于惶恐于世的感觉里,人言可畏里迷失了方向,而杨先生及时地成了我的掌舵人。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先生走在凤凰花开期,她身后的灿烂从不曾暗淡过!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化州市官桥中学 刘晨红

高中时期就对稻盛和夫有所了解,并且喜好他的作品,其中经典之作《活法》是我最喜爱的作品之一。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籍,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人生、工作和价值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企业经营的指南,更是一部探讨人生哲学的宝典。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个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想与你分享。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提出了“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的公式。这个公式让我意识到,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对待工作的热情。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热情则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只有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足够的热情,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成果。

稻盛和夫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

本著,我最喜欢的是第三章“磨练灵魂、提升心志”。这一章节内容不禁让我想起清朝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生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分享,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寓指当前形势相当恶劣,只能爬上高楼,看到远方天的边际,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看清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抓住问题的实质,这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没有什么康庄大道在等着我们,人生就是不断奋进的过程。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挫折和磨练之后,人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无法理解的事物他能触类旁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取得不凡的成就。这三大境界简单至纯至善的真理和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一书中始终贯穿在人生与企业经营的发展原则是一致的。让人惊叹真理无关乎年代,无关乎国界,无关乎行业,所有美好的、令人振奋向上的道理总是相通的。

书中,稻盛和夫提到了“简单才是不可动摇的原理原则”。他认为,复杂的事情往往难以长久,而简单的事情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让我意识到,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追求简单、明了的原则和方法,避免过度复杂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常常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发现自己在面对问题时往往过于复杂化,缺乏简单明了的解决思路。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缺乏足够的热情和专注度,导致一些工作成果并不理想且拖沓的现象,通过学习稻盛和夫的理念和方法,我逐渐明白了如何在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足够的热情,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的来说,《活法》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籍。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于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利益,更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同时,它也教会了我如何在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足够的热情,以取得更好的成果。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继续结合自身学习稻盛和夫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价值。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罗春梅

在书中,于老师对自己50多年的教育生涯进行了总结。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近50篇随笔文章,系统讲述了于老师从事教师工作的经验和感受。在这些经验和感受中,“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于老师从教的出发点和宗旨。

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想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你很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真的很难。要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像于老师一样,必须具备教学上的智慧、教育中的智慧、同家长交流的智慧,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未来,以博爱的胸怀面对全体学生。

于老师说,要让孩子喜欢你,必须做一个甘草似的教师,温和而宽厚,要真心的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放下架子,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把学生放在心上,以平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

于老师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老师喜欢的学生,都不希望自己是老师“讨厌的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于老师理解学生这一纯真的愿望,抓住这一“闪光点”。不论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不挖苦、讽刺、体罚学生,而是耐心地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克服缺点,鼓励学生勇于战胜困难,激励学生努力进取。于老师并没有波澜壮阔的壮举,但就是这些近乎琐碎的平凡小事,却赢得了学生尊重和喜爱。

再来看一下于老师的智慧小语: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事情。我们教育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是啊,我们成年人已然习惯了按照我们成熟和成人逻辑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还是孩子的他们的想法甚至常常不能理解他们的做法。我想这正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所在。如果我们能正确看待孩子的阶段性特点,对学生的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了我们师生关系还能对孩子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自身来说,也会大大提升我们的教师职业魅力和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短处,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都要思而后行,让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带着思考,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智慧,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思考中感悟并积淀的。

于老师的书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文章是鲜活的,更有生命张力,读了让人感同身受,让人佩服。他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让我明白,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处理得当,做到恰到好处,努力到一定程度,二者融为一体,在教学中会“自然流露”。喜欢是相互的,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在喜欢他,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我会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尊重他,不会漠视他,长此以往,教育会出现一种别样的境界……

于老师的书如一缕春光,舒适的敞亮在我心中;如一抹春风,将爱的教育吹拂进每一位教师的心田;如一丝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灵。掩卷而思,为什么于老师会对语文教学能够如此高瞻远瞩?他既能跳出语文教学纵览全局,又能出神入化的融入其中,归根结底,我想还是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让我们老师将爱传递,只有像于永正老师那样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才能让校园春意更盎然,鲜花更娇艳。

注意:本文只能学习分享,不能公开使用。

阅读 32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