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放假通知

我爱考拉
创建于03-30
阅读 16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好!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节是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重要传统节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现将我园清明节放假通知如下:

4月4日(星期四)至4月6日(星期六)放假调休,共3天。4月7日(星期日)上学。

清  明 

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其中只有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因此清明节自古以来就是倍受重视的一个节日。

4月5日是今年的清明节,我们也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一天假期。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一起被称为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

节日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传说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各国期间,一次断了粮食,他的随从介子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重耳复位以后对于跟随自己的有功之人大肆封赏。

但是介子推不愿意接受封赏,就领着老母亲躲进了深山里,重耳采纳了手下的馊主意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没出山。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义,就在这天大家都不烧火做饭只吃凉食,因此这天也被称为“寒食节”,后来寒食节跟清明一起合并为“清明节”。

清明习俗

1.扫墓•习俗

扫墓是清明节古已有之的习俗,这一天人们会为故去的亲人扫墓烧纸,有些地方还会给土坟填土加固。也有的地方不烧纸不烧香,这和现在的环保要求有关,但也有寒食节禁火的原因,在这些地方大家采取的是在坟头的树枝上挂上冥钱、纸帛。

2.踏青•习俗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3.放风筝•习俗

风筝又称“纸鸢”,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4.荡秋千•习俗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特别被儿童所喜爱。

5.插柳•习俗

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插柳避免疫病了。

6.植树•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温馨小贴士

安全踏青,文明祭扫


1.注意出行安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时注意过往车辆。

2.外出踏青时,注意预防花粉过敏;游玩时,拒绝危险举动,确保有家长陪同,确保人身安全。

3.加强孩子的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等教育。扫墓祭祖时,须做好山林防火教育,切勿让孩子带明火、玩火心等。

4.倡导文明节俭的祭扫方式,扫墓是对祖先和已故亲人表示深切怀念的重要方式。建议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清扫墓碑等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寄托哀思、祭奠先祖,弘扬社会新风气。

注意卫生,防范传染病


1.清明假期正值春季传染病高发期(手足口、诺如病毒、流行性感冒、麻疹等),节日期间请家长根据流行病、传染病的特点,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

2.不带孩子前往人群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引导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

 3.春季昼夜温差大,请家长根据天气变化和孩子的身体状况适时增减衣服

中南路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祝大家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文明而有意义的假期!

阅读 16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