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税清廉之声】节气与节日话廉——清明

丁礼哲
创建于03-29
阅读 90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前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探索大自然和社会人文的智慧结晶。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同样具有人文内涵。

      紫阳县税务局以“清廉之声”为窗口,选取以二十四节气和七个节日为时间坐标划分31个监督节点时段,选任31名年轻干部担任“节点廉情官”,挖掘节气与节日中的廉洁元素,弘扬清风正气,助力清廉税务建设。

  今天推出“节气与节日话廉”清明篇,与大家一起汲取节气与节日里的智慧和精神力量,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有温度有底蕴的廉洁文化,共同唱响廉洁之歌。

清廉有节——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风廉语

故事话廉

介子推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在一次流亡中饿晕,情急之下,随行臣子介子推割股以啖之,令重耳甚是感动。

      后来,重耳当上君主众赏群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起之时,他才派人去请介子推。但介子推闭门坚拒,背着母亲躲进深山。

      无奈之下,为逼介子推下山,重耳下令烧山,然而直到最后介子推也没下来,可怜介子推与母亲被活活烧死在山上,后来,晋文公在介子推的衣襟上发现这样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懊悔不已,时常把血诗带在身旁,作为鞭策自己清廉执政、体恤百姓,励精图治的座右铭。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廉政感悟

      “清”,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明”,明辨是非,公私分明。

      青年干部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更需在过节之时,时刻牢记清明节的“清廉”之意。严格自律、守住底线,主动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深刻认识廉政的重要性。

      在祭祖扫墓的同时,既要“缅怀”,也要“敬畏”,正确理解清明之意,清正廉洁,明辨是非、自敬自警,让清廉蔚然成风。

      牢记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初心和使命,秉持公正廉明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让清明节更“清明”。

廉洁提醒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违反有关规定取得、持有、实际使用运动健身卡、会所和俱乐部会员卡、高尔夫球卡等各种消费卡(券),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出入私人会所,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在交通、医疗、警卫等方面为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求特殊待遇,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编辑:丁礼哲

审核:周燕玲

阅读 90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