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在传统节日清明节前夕开展“感恩英雄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清明节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感受先烈的革命精神,在活动中让学生不忘历史,学习革命先烈,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让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各中队召开清明节主题班会,小队员们主动搜集有关清明节的相关知识,上台解说。通过主题班会,队员们了解了清明节的一些习俗以及清明节的历史由来。通过这次主题教育,还让学生来缅怀先烈,知道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纵观中国文学史上,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丰富多彩。队员们诵读革命先烈的诗歌,从中体会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在队会了解清明节习俗的基础上,探寻清明节习俗。清明吃鸡蛋,称为吃"节蛋"。节蛋分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蛋可以吃,雕蛋是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
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传说,盘古在鸡蛋中化孕。
在古代,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更是为了祈求放走晦气,消灾解难。队员们在清明节放风筝时,把自己知道的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中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希望带走所有的秽气,带来好运。
寒食节遇上了"清明"节气,融合为清明节,加之古人放风筝习俗时间又与清明节相遇,所以就有了"清明时节放风筝"一说。
折纸花是人们常常会选择的一种方式来表达哀思和缅怀。折纸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寓意吉祥和美好的象征,也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最真挚的祝福。
开展“追寻先烈足迹”活动,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了解红色历史,追寻先烈足迹,培养民族情怀!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追忆逝去的亲人和祖先,表达感恩之情;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