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什么时候就背过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魔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神苏轼的《题西林壁》。一直不全懂其中之意,因此也常想着去现场庐山看看“飞流直下三千尺”、 “山寺桃花始盛开”、 “横看成岭侧成峰”,更想体会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唯美的诗句。我同时幻想着去琵琶亭听听千古绝唱《琵琶行》,推开窗户欣赏一下优雅的浔阳江;梦想去咸阳楼听一听《水浒传》的传奇故事;还遥想着参观中国四大书院之首、讲学书院的起源《白鹿洞书院》……
二四年春节小年之前,在好兄弟的惦记下,偶得一机会赶赴江西省九江市出协差,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匆匆踏上征程,赶赴庐山所在的江西省九江市。
九江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他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世外桃源,他是战国时期的六朝重镇、吴楚雄关。江南古城九江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走进九江,穿越浩渺的历史长河,像是走进了一部史诗的殿堂。
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第一站 庐山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诗云:“长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
庐山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最为著名的景点是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
一、探庐山三叠泉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篇章,一生好游名山的李白先后五次游览庐山,留下了八首与庐山有关的诗。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最为有名的篇章,流传至今。 甚至这首《望庐山瀑布》可以作为庐山的最佳代言诗,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是因为这首诗而知道庐山的。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主要说的是庐山“三叠泉”美景。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 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副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如果是暮春初夏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令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观看美景并欣赏这首浪漫诗篇。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是庐山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的升起了团团白烟,飘渺于青山蓝天之间。在日光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李白用浪漫主义色彩极力渲染香炉美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人把视线转移到瀑布上,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一个挂字画静为动,展现出瀑布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写出瀑布从高处倾泻的姿态,直下写出山的高峻,也表现出了水流的迅猛。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3000尺极力表现瀑布的磅礴气势。
疑是银河落九天,微微香炉风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看瀑布便如从云端飞流直下,凌空而落。这就自然的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如此想象令人通过通过庐山壮丽的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爬庐山五老峰
五老峰位于庐山的东南侧,为庐山著名的高峰,海拔1436米,山顶苍穹,下压鄱湖,削辟千仞,绵延数里,山峰受岩层垂直节理的影响,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形成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连的五个雄奇的峰岭。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是庐山第二高峰(第一高峰是汉阳峰),海拔1436米。庐山雄伟奇险之盛景尽在五老峰。五老峰陡峭挺拔,峰接霄汉,奇峦秀色,驰誉天下。
李白曾在五老峰后山中建筑太白书堂,隐居于此,曾对五老峰有过这样的赞美:“予行天下,所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并写下了“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的不朽诗篇。
庐山五老峰云海磅礴起,山下城郭时隐时现,鄱阳湖畔风车旋转,逶迤群山犹如航船巨轮行驶在翻腾的云海中,沿着山道奋力登攀,来到五老峰顶仰观俯察天地间,在待晴亭欣赏这“山川壮丽云涛阔,无边光景一时新”的美景。
冷峻、安详、肃穆的五老峰,苍崖磊磊,皱折叠叠,形成五大“花瓣”浮在云海之上,酷似出水芙蓉,怒放在鄱阳湖的万倾烟波之边,令人称奇、浩叹和赞美。又如五位面目清癯的古老先哲,正襟危坐,凝神沉思--不知有多少宇宙的奥秘,在古人突出的额头中盘旋,令人尊重、敬畏和景仰。五老峰由石英砂岩构成,其抗蚀力不等,因而出现参差悬空,棱角锋利,线条清晰的奇特伟象。其雄伟险峻,浩荡神奇,为庐山诸峰之首。
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山姿不一,有象诗人吟咏,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鱼翁垂钓,有象老僧盘坐,实际就根据你站立的不同角度展开想象。从远处看,像极了5位白叟危坐在那晒太阳,不爬五老峰不知庐山之胜。不过,在五老峰顶上行走是看不到全貌,在山下仰望才能看出。据说,在星子县海会寺上看五老峰最为真切。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对五老峰最形象的描述:在山下看是五座山峰,在山上看就是一道起伏的山岭。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神宗元丰七年,苏轼被从黄州贬到了汝州,在路上和友人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意味深长的哲理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横看,连烟微雨,崇山峻岭,郁郁轻松,连环不绝。测看遮风避雨,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都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的写出了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紧接着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我们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弹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全诗使人觉得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三、游庐山花径
花径,位于庐山牯岭街西南方向2公里处,这里海拔高1035M,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现大林寺已经被毁坏)。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花径曾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花径里有个湖,叫做花径湖,就是现今的“如琴湖”。如琴湖建成于1961年,水域面积11万㎡。蓄水量100万m³。因湖面如一把提琴而得名。又因湖傍花径,故称花径湖。湖中有湖心岛,呈椭圆形。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岛四周苍松翠绿,宛如一根碧绿的“项链”平铺在湖面上,岛东端建有忆琴亭,西端建有一水榭。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四月人间的花朵都已纷纷谢幕退场。深山古寺的桃花才刚刚粉墨登场。正为春天离席无处寻觅而惆怅不已,却不知他已悄悄转场到这里来了。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年四十六岁在游江州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这首诗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好生,是唐人绝句中的一首珍品。
沿“花径”前行,有著名的“白居易草堂”。有白居易咏草堂诗:“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通风夏日凉。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花径”里白居易的石雕像给人一种超凡脱俗,飘然洒脱的形象。还有白居易手书真迹“花径”的巨石竖立道旁,
四、访庐山仙人洞
仙人洞是庐山的著名景点,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锦绣谷南端的“佛手岩”下。仙人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名为“一滴泉”。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
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 这里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
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吕洞宾在仙人洞修炼一个时期后,活到一百多岁,依然鹤发童颜。吕洞宾一直剑不离手,独创了一套高超的剑术。他还有“起死回生”的医术,常奔走山上山下,为人治病,不取分文报酬。浔阳百姓对这位“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吕洞宾非常尊敬。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
吕洞宾的成仙之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据《九江府志》载:“吕洞宾拜浔阳令,能以德化民,游庐山,遇异人,得长生诀,后游湘潭,渚鄂之间,天下悉知其名。”
吕洞宾除了在仙人洞内潜心修行外,还喜欢到庐山其它的寺院道观游览。他在游览庐山山南的归宗寺时,曾在寺院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诗:“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室休寻道,对镜无心莫问禅。”
每当云雾缭绕之时,仙人洞内仙气飘飘,令人神往。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更是使仙人洞名扬四海。仙人洞外乱云飞渡,右侧的观妙亭下有一块游仙石凌渊突出,奇险无比,站在这里可以观赏锦绣谷全景。洞周围的峭崖悬壁上,古刻峥嵘,有“云根”、“佛手岩”、“同舟共济”等十数通,琳琅满目,颇堪玩味。这些雄强俊快飘逸宏肆的摩岩石刻为青峰秀峦平增了几分妩媚和情意,并将后人的眼光引向历史的纵深。立足仙人洞,从谷口向远方眺望,一派朴实无饰、恬静秀丽的大自然风光。
距仙人洞约200左右有一“御碑亭”,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下令建的。整个御碑亭的建造水平和建筑风格都是比较独特的,此碑亭中至今还保存着朱皇帝的亲笔撰写的碑文。碑上刻着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为感谢纪念一位和尚而写的《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1961年9月9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五、逛庐山美庐
美庐别墅位于庐山风景区内,是庐山所特有的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他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这幢别墅前临长冲河,背依大月山,坐落的位置形如安乐椅,蒋介石夫妇很喜欢这里的恬静、秀美,而宋美龄名字中也有一个美字,于是将这栋别墅命名为“美庐”。这幢别墅是建于1903年,由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1922年转让给巴莉女士。巴莉女士与宋美玲私人感情颇深,1933年夏巴莉女士将这栋别墅让给蒋介石夫妇居住。1934年巴莉女士将这栋别墅作为礼物赠送给宋美玲,从此宋美玲成为了这栋别墅唯一的主人。
当时蒋介石在井岗山会剿红军失利。怒斥参加会剿人员,连千把号人武器及差的红军都消灭不了,是不明廉耻,没有良心,丧失革命精神,只想着套取军饷和物资,打自己的小算盘。这是蒋介石深深体会到,不搞个嫡系部队不行,于是根据庐山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和地貌特征与井冈山相彷的特点,着手建立军事培训基地,在此后蒋介石住进了美庐。并在庐山举办了个“中国国民党单身粤闽鄂北路军剿共军官训练团”。
从此开始了,他在庐山的一系列政治活动。这儿环境优雅,别墅宽敞实用,深得蒋介石喜欢,他们先后20余次上庐山。在这里记下了很多政治活动。1937年蒋介石在此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并在此会见了中共抗日代表周恩来、秦邦林伯渠,承认了中共的的合法地位。解放前夕,国共两党内战,有很多都是蒋介石座镇美庐指挥的。1948年8月题“美庐”二字后,离开庐山。
美庐石刻 1948年8月蒋介石,预感到大势已去。最后来庐山时留下的绝笔。意思是宋美龄的房子。巧妙地把宋美龄名字中的“美”字与庐山的“庐”字嵌入其中,取人美、房美、环境美等多重意思,一语多关地表达出对美庐,对庐山的依恋惜别之情。“美庐”二字倒念,是“庐美”。指庐山很美。“庐”在古汉语中是指房子的意思,又指房很美。
这是一栋很不一般的住宅。从解放前到解放后,两个不同时期,先后有两们国家最高领导人,两位第一夫人,先后住进这里,刻写出两个时代的烙印,这一点在全国众多名人别墅之中是绝无仅有的。
六、观庐山会议旧址
第一次庐山会议于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和8月2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有关负责人。会议原定的议题是总结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讨论今后的经济工作任务。会议前期,毛泽东在讲话中对国内形势概括为“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指出“大跃进”的重要教训之一是没有搞平衡,指标过高,要改过来。他还提出读书、形势、工作任务等19个问题要大家进行座谈讨论,以继续纠正当时已经觉察到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在分组讨论中,与会者出现了意见分歧。7月14日,彭德怀写信给毛泽东,在肯定总路线和1958年工作的前提下,分析了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毛泽东在政治局常委中提出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并印发各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时,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许多人表示支持彭德怀信中的意见。7月23日,毛泽东在讲话中指责此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此后,会议发生转向,开展所谓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8月16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通过《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和《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等文件。庐山会议后期对彭德怀的批判和在全党开展的“反右倾”斗争,不但使经济工作中的纠“左”努力一度中断,更重要的是,它使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原则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林彪上台始于庐山会议,林彪下台也始于庐山会议。第一个庐山会议是1959年,第二个庐山会议是1970年,相差11年。1970年在庐山会议上,林彪为什么坚持要设立国家主席?就是为了要为自己弄个位置,林彪已经是写入了党章的接班人,为什么这么按捺不住?
1970年8月23日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此次会议由毛主席亲自主席。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时任副主席的林彪,却利用自己“接班人”的地位,直接站起来在全体大会上第一个发言。
彼时的林彪认为自己“和平过渡的接班”机会来到,亦是认为一切计划都已经部署成熟。于是他不顾事先安排好的会议议程,直接在大会上提出要“设立国家主席”一事!林彪的这番讲话内容,事先并未与毛主席商量过,而毛主席也从未看过其内容讲稿。当时他在会议上以“歌颂毛主席”为冠冕堂皇的幌子,提出要设立国家主席。其实他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自己以后抢班夺权、甚至当主席而铺路。但正是林彪这番处心积虑的一番话,让高瞻远瞩的毛主席瞬间清醒地认识到,彼时的林彪野心勃勃,早就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忠心耿耿、为党为国之人。此时的林彪,正在不择手段地为抢班夺权而努力。而深谋远虑的毛主席为了力挫林彪夺权计划,于是决定先从林彪的心腹陈伯达下手开刀。于是在接下来8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毛主席直接下指示,要求立即停止讨论林彪、陈伯达等人在23日会议上的所有讲话,同时并收回华东组会议的第二号简报,责令陈伯达作出详细检讨。
随后,毛主席还找来林彪谈话,而周总理则找李作鹏、邱会作等人谈话,要求他们向中央作出深刻检查。林彪等人所在组的会议简报全部被拦下,其小组会上的发言记录亦是被上面收回。而于林彪一伙的“四人帮”见情况不妙,立即调转枪口,将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连夜换成批判陈伯达等人的内容。就这样,林彪一伙人精心策划的夺权部署阴谋,仅两天的时间就被毛主席识破且力挫!到了1970年的8月31日时,毛主席熬夜、奋笔疾书,亲自写了《我的一点意见》。毛主席说道:“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到底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还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我们只能站在马列主义立场,而不能跟陈伯达的诡辩和谣言混在一起!”除此之外,毛主席明确地要求大家:“决不能上那些号称懂得马克思,而实际上却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毛主席将林彪等人在庐山会议的发言和表演,直言不讳地称为:“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紧接着,党的九届二中全会根据毛主席所下达的指示,决定立刻对陈伯达等人进行公开批判。而彼时的林彪亦是心知肚明,此次毛主席虽然没有对他当场揭穿、公开批判,毛主席甚至还说了一句“对林彪还是要保的”。但是从此,他在毛主席心中已经失宠,其抢班夺权的计划更是已经彻底失败!
第二站 琵琶亭
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是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都能称得上是发达,民风也十分开放,在富裕的生活条件下腐败的当权者慢慢产生了,晚唐时期的底层人民生活穷苦,倍受剥削和压榨。与此同时唐朝历史上出现很多伟大的诗人,一大部分诗人都对当权者的腐败感到气愤反感,纷纷作诗抒发情怀,用文字表现不满与愤慨,讽刺当权者,白居易就是杰出代表。
白居易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只身一人来到京城,仅凭一篇诗作就引得大诗人顾况推荐,名满长安。白居易初入仕途时因文采出众被皇帝赏识,然而和许多有才之士一样,白居易直言不讳,经常谏言引起皇帝不快。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因此白居易被贬至江州,白居易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创作了长篇叙事诗《琵琶行》。
琵琶行
唐 ·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第三站 浔阳楼
江西省九江市(当时称浔阳、江洲)九华门外的长江(古时曾称浔阳江)南岸之滨,有一座浔阳楼,是1989年九江市政府在一些历史资料上重建的。相传古时的浔阳楼始建年代虽不可考,但唐代诗人曾任江洲(现九江)刺史的韦应物就曾写下:
《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
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
悬槛飘寒雨,危堞侵江流。
迨兹闻雁夜,重忆别离秋。
徒有盈樽酒,镇此百端忧。
韦应物之后,被贬诗人白居易也写了一首 :
《题浔阳楼》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长诗,成为千古绝唱,与《题浔阳楼》别有一番异曲同工之妙,使浔阳楼名声鹊起,主要还是《水浒传》小说第三十九回中,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李逵与梁山好汉劫法场等故事,使得浔阳楼名噪天下。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书:
宋江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水浒传》是小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虽有影射,但虚构是小说的基本写作手法。江西九江距水泊梁山相距千里,能扯上关系也是施耐庵读过韦应物、白居易的诗而产生了联想,借景而已,这也就应了“楼以诗声名远播,诗凭楼意境深远”,使得文化与名楼相得益彰的双向奔赴和加持。
挂在匾额上的“浔阳楼”三个字,是当年酒店主人请苏东坡题写的酒楼名字,本来是想写“浔阳酒楼”四个字,但不慎墨迹污了“酒”这个字,只好去掉“酒”字,因而成了“浔阳楼”,将错就错,反而提升了酒楼的品位,气魄也大了很多,竟引古今文人踏至而来,意想不到的是物质生产变成了精神产品。遗泽后人文采山河两添辉,也是中华文史一美谈。
结束
此行遗憾之处是未去成《白鹿洞书院》,没有看到鄱阳湖。
游庐山感怀
海到尽头天作岸,
波纹偶成似锦云。
紫烟香炉过往客,
惟醉绝顶我为峰。
三叠泉下觉恋梦,
五老峰上吾老疯。
散尽繁花万缘醒,
无得无说一心身。
范国宏
2024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