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本质要求作了全面概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凝练概括和理论创新。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社会利益多元分化。这一分化的过程,将促成不同类型新兴组织和社会阶层的出现,强调个体个性的道德价值与多元文化观形成,社会的高度分化与专门化成为常态。
当前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加速现代化的重要阶段,能否有效整合分化多元的社会利益,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汇聚现代化的合力,成为决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成败的关键。而要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共识力量,必须牢固树立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共识合力。
凝聚现代化共识力量务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本质要求,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强调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根本力量的群众观、唯物史观。因此,我们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方位提升和改善人民生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在现代化新征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发展原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满足于人的需要和愿望。从实践来看,依靠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就必须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尽可能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热情,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需求的评价标准。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因此,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涵纳了大量改善民生、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比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医疗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都是人民急切盼望的现实需求,也是未来一段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