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阅读润泽书香,积累助力前行——吴丽丽科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读书心得

荀子实验第四小学科学组
创建于2024-03-29
阅读 2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分享教师

李玉玲,丛台区荀子实验第四小学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读书的意义

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

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

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推荐书目

本书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真实呈现了作者这个曾经被很多人界定为“不适合做老师”的人,如何从一所大山深处最偏僻的乡村庙堂小学出发,一步一步走来,成长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全国知名特级教师的另类历程。作者以幽默风趣的文风介绍了他的多种角色——教师、摇滚乐迷、背包客、越读者,讲述了他跨界成长的生动故事,阐释了他从教以来坚持理性、独立、开放、尊重、包容并贴近自然的教育理想。

推荐理由

池老师始终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当下的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寻找另一种可能。他的书会让——一切天性热爱孩子、喜欢教书育人的灵魂,淡定超越,洞开智慧;而让一切过于狭隘雕琢教师的师培人员,猛醒!

读书感悟

最好的教材是儿童的生活,最好的教室在大自然

作者认为“最好的教材是儿童的生活,最好的教室在大自然。一个儿童只有在广泛接触自然中才能实现立体、有温度的成长,因为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儿童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究,传递淳朴和善良的情感!”我们儿时的经历让我不断成长,还收获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而现在的孩子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应该在学校创造机会和鼓励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对任何学生都怀敬畏之心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尊严的。所谓的问题学生,很多时候都是成人思维在儿童身上的有罪推定。面对所谓的问题孩子,我们不懂得他们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原因:为什么这个孩子性格有点怪异?为什么他不太合群?这些孩子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对这些看似怪异的孩子,我们不懂得甚至也没有想过要去懂他们,就给这些孩子贴上一个标签一一问题孩子。而孩子一旦被贴上这种标签,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放大他们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类似不幸的孩子会自我否定,基至自暴自弃。那我们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用一生的努力去读懂那些不一样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另类学生的自尊,并给予他们有尊严的校园生活。用心呵护每名儿童的“与众不同”,公平对待每个孩子,帮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提升综合素养。

以野生和多元的方式让自己成长

池老师认为好教育、好学校、好教师是在独立、自由、民主、尊重、开放、包容的教育土壤与氛围中自主成长起来的。虽然来自大山、遭受否定,也曾迷茫和彷徨过,但是他的坚定信念,他的各种经历让他迁移到教学中,他发现教育也应该有客户理念,以前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少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不懂得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规律,是不能能给予儿童适合其发展的好教育。正是这些多彩的生活体验,促使他超越自己,卓越成长。或许我们缺乏的正是这样的生命体验,而使我们的教育缺少了大气与厚重。因而,作为老师,我们更该热爱生活,如果有可能,应尽量创造机会去认识教育行业之外的人和事,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职业之外的独特体验。这样才能进一步唤醒成长意识,实现卓越成长。

做一个不抱怨的老师

池老师在深山里当教师的亲身体验也打动了我,我想也有一小部分的老师会跟我一样,曾经冒出过自己不适合当老师或者不想继续当老师的念头,可是然后呢?是调整自己还是消极对待?池老师的书里给了我们答案,要么就待在这里好好工作,要么就离开吧!如果真的想离开,想好了就早点离开;如果没有能力离开,就转换观念,试着找到自己适合做下去的理由和动力。

少一分抱怨,多一分努力,自己成长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大,我们的学生也将会在我们积极乐观的教育影响下变得阳光灿烂,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不抱怨的老师,在任何困境中一定不要放弃对未来的梦想和希望,努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每当我感到迷茫和疲倦时,我都会翻开池老师的这段经历,再看看,激励一下自己。

看完这本书,学会了很多,合上书,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是我在不断思索的问题,这个答案因人而异,相通之处就是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快乐、有尊严感的校园生活!多年之后,他还会回忆起和想要看望这位老师。对我们而言,缺乏的正是对教育的思考与审视。每走过一段路,应该回过头来看看,思考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步,不断自省,才会不断进步;经常反思,才会少走弯路;重新审视,才会跟上时代。

阅读 2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