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不弃杯土,故能就其大;江河不捐细流,故能成其长。”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样也要靠平时悄无声息,天长日久的学习和积累。领略名师风采,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琼海市第一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沙龙活动(第一期)于3月28日如期举行,大家齐聚一堂,畅谈感想。
本次活动由王芬老师主持,特邀蔡江主任做专业引领。
本次沙龙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1.观看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课例《认识周长》。
2.青年教师交流观课感想。
3.蔡江主任做点评和专业引领。
观看名师课例
(一)对话交流,摸清底数, 找准起点
上课伊始,吴老师在黑板上贴出三幅图纸。老师借助对三个图形的观察,了解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底数,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激活学生对图形认识的基本经验。
(二)触手可及,让“面”与“周”浮出水面
1.摸一摸,初步感受“面”与“周”的存在
引导学生观察:在指 ‘边’的时候,从起点开始, 又回到了起点。正好指了一圈。。这个‘一圈’在数学上也有个名字,叫‘一周’。一个图形一圈的边线就叫做一周。”再引导孩子们观察数学书、文具盒、课桌、纸片等进行观察,找一找封面上的“周”与“面”,再用手摸一摸。通过摸一摸的活动,初步感受受“面”与“周”的存在。教学活动把抽象的几何要素变成了学生触手可及的自然体验。“面”与“周”顺理成章地一起走进了孩子们的数学世界。
2.比一比,初步认识“面”与“周”的区别
面是平平的面,周像一条细细的线首尾相接围拢着,面是面,周是周。又发现‘面’长在 ‘周’的里面,‘周’长在‘面’的外面,它们像一对亲密的兄弟。面与周既可以分得清清白白,又可以连得紧紧密密。教学中,让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面”与“周”的存在;让儿童在“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面”与“周”的区别与联系。
“面”与“周”有效地合一,又清晰地分离,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环环相扣,抽丝剥茧悟概念。
(三)“一剥”、“一量”识周长
1. 剥离边线, 获得“一周”
这一周本来我们是不容易看不到的,但是这条细细的边线就这样被我们一点一点地剥下来了。这条线段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周。
2. 测量边线, 获得“周长”
老师精心设计教具,把“一周的边线”活生生地剥离出来,让看不见的“周”变得清晰可见。在建立“一周”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儿童通过度量,获得结果,从而理解“周长”。
3.在获得多种图形的周长中,抽象出“周长”概念
在剥离、测量不同图形“一周”边线的过程中,再次深化理解了“一周”、“周长”等概念。在不断对比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到“周”是测量的对象,“长”是测量的结果,周长的本质即封闭图形一周长度的刻画。渗透度量意识。“周长”的概念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孩子心中。
(四)结合实际,深化理解核心概念
通过真实的情境,将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相连,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儿童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对话质疑,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对“一周”、“周长”核心概念的理解。
交流观课感想
王芬老师:吴老师通过摸一摸感受周,剥一剥看见周,量一量知道周的长度。可谓抽丝剥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归纳出周长的概念。并且真正的用学生的语言,从学生的视角让学生感悟面与周的区别和联系。
翁娇恋老师:吴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看--摸--剥--比--量等活动感悟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在触摸中感受,感受中理解。
李玉美老师:吴老师语言表达亲和,顺应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由一圈过渡到一周,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尤其是树叶周长的设计再次深化理解了“一周”、“周长”等概念。
钟娜老师:吴老师精心设计教具,让无形的知识具体化、可见化,加深学生理解概念。
陈冲老师:吴老师将周剥离出来,让看不见的“周”变得清晰可见。引导学生通过度量,获得结果,从而理解“周长”。
陈学老师:吴老师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区分面、边、角、点,让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感受“面”与“周”的存在。
李玉琳老师:向吴老师学习,在课堂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真正理解核心概念。
麦彦云老师:吴老师由摸一摸的活动利用肢体接触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将面与周有效结合,在比较中探索周长的概念。而且吴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
王引老师:吴老师在学生理解区分什么是“周”和“面”之后,重点从度量的角度来认识“周长”,即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
陈小芬老师:向吴老师学习精心设计每一个体验活动,以及恰到好处的追问和质疑。
点评和专业引领
蔡江主任分享到,吴老师的课堂简单、深刻、朴实、自然。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对几何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让学习在这里真正发生。
在一次次“摸一摸”中,抽象的图形要素变成了学生触手可及的自然体验。核心概念顺理成章地被学生接纳,进而理解。
在“一剥、一量”的活动中,自然而深刻地认识并理解了“周长”。从整个数学学科看,除了度量意识外这节课还关注到学生估算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一次次比较中,将易混的概念“面”与“周”;“一周”与“周长”剥离的清清白白,又合拢的恰到好处。
吴老师的课堂语言不仅仅是数学教学,更是数学教育。不仅体现在易懂深刻,更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等价值引领上。
只有教研不止步,教育方能阔步行。在新课标背景下,在名师专家的引领下,秉着一颗谦逊的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路上,相伴学习,凝聚智慧。
图文:王秋姨
审核:欧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