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再小也为大。“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特点。“上接天线”就是把准政治定位,“下接地气”就是把准社会脉搏。眼睛向下,摸透百姓所需所急所盼,充分反映民心民意、回应各方面特别是基层和群众的关切,出台的各项政策举措才能符合实际,贴近群众,最终落到增进人民福祉这个根本目的上。
促进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生活服务恢复。
日子怎么样,首先看住房。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这意味着,减少购房限制性措施,一方面能够更好满足刚需群体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也积极顺应部分群体在改善性住房上的需求,最终形成合力,更好地释放房地产领域消费潜力,让百姓住得更惬意。
养老在中国是个天大的事。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预计202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农村老年人达到1.21亿,且农村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比城市高7.99个百分点。可以说,农村老龄化程度更为明显,养老问题更为突出。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70元。现在全国有1.7亿老年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今年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增长19.4%,是近年来上调幅度较大的一次。要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医疗方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区域均衡布局,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这些数值落到每个人身上,看上去并不大,但全国总数加在一起,却是一个十分惊人的“巨数”,主要因为我们的人口基数太大,非其他发展中国家可类比。在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前提下,完善养老金、医保金常态化合理增长机制,健全财政补贴常态化年度增长机制,让老百姓感到温暖、踏实。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每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交流互动时,都会关切询问很多关系百姓冷暖的“小事” ,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