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济南市未来卓越教师成长共同体—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校小组进行了第一天的跟岗学习。
上午,学校党总支书记蒋玉红分享了百年老校的时代担当,学校基于“积历史之厚蕴,育未来之栋梁”的办学理念,以德为先、专业为重、实绩为主,特别注重教师团队建设和课程建设。
蒋书记强调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学校发展的活水,好的教师团队能够带来好的教育故事、课堂和课程,能够促进良好育人文化,从而实现学校“学生第一”的目标。蒋书记鼓励大家以论文、课题、项目为抓手,提升自身素养,把自己的专业能力转化为生产力,努力为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研修小组成员们先后参与了一堂引人入胜的物理公开课和一堂生动的美术公开课。在物理课上,授课老师善于运用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注重激发学生表达,让学生在课堂中纠正理解误区,获得新的认识,实现有效落实。在美术课上,老师巧妙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去除原作细节,聚焦明暗关系,引领学生掌握水彩画明暗要点。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剖析以及老师现场作画举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光影特点的把握,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思考、观察,激发创作灵感。
研修小组成员被老师们生动而扎实的教学方法深深启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逐渐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最后,小组成员参观了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包括体育、艺术、科技等20多门课程。实践内容充实,形式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热情投入,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综合实践课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兴趣爱好,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潜力。
今天的跟岗研修活动不仅让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也激发了我们对教学方法和学科素养的思考,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参考。
落实“双减”政策围绕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丰富课后服务活动等方面持续减负提质增效,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3月26日上午,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校教学处陈放主任围绕“双减”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陈主任从“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三方面阐述学校落实双减的策略和路径,并强调必须明晰“破”什么、“立”什么,才能创建高质量的学校教育。
抓好课堂主阵地,明晰教育的“质量观”,需要强化教学研究“三重点”。陈主任强调了新版课标倡导“学—教—评”一体化,在教学设计时要主题明确、目标清晰、逆向设计;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从浅层次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技能,在上好单元导读课、归类学习、精细学习、比较学习等方面做好行动研究。倡导教研组可依据华东师大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学情做好大单元教学设计。
保证作业有效“三要点”,严格把控作业总量,认真统筹协调好各学科作业,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对学情的分析,来精简优化学生作业,并根据年级的特点来组织学习。年级组制定出年级作业计划,协调各个学科作业总量,通过教研组、年级组协同合作,真正实现对学生作业的减负。作业向多元化、学科融合方向发展,减少机械作业、重复作业,向实践类、体验类作业方向发展。
陈主任提出落实“双减”,需要内外兼治。从优化时间管理的角度,“融合推进”各项减负措施。学校的时间管理要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优化时间管理就是要优化学生在校时间的使用效率,努力让学生在校的每一分钟都符合健康成长的价值追求。学生一天的日程包括睡觉、上课、做作业、锻炼等,如果各项活动处于平衡状态,学生就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如果其中某一项强行挤占其他时间,就会打破生活的平衡,形成“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给学生健康成长造成损害。
1.丰富学生课内外生活,需要做到三个保障。保障睡眠时间;保障作息时间上的统筹安排;保障提供丰富的课后活动。
2.提高课堂时间使用效率,做到两个推进。推进教学方式变革,让课堂活起来;推进课堂学习过程的优化,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3.加强作业与考试管理,形成三大机制。推行校本作业机制,提高作业针对性;建立作业量监控机制,切实做到“深夜不作业”;完善考试管理机制,有效缓解教育焦虑。
4.强化手机管理,家校合力呵护生命健康。家校合力是关键,要形成家校共商共管的机制;教育引导是根本,开展多渠道有手机依赖症学生的科学干预活动;建立制度,精细管理。减少学生手机使用,出台校园手机管理办法,加强制度约束力。
回归教育的原点,坚持健康的“学生观”,从课程育人、家校社协同育人、环境育人三个维度入手。十六中以“核心素养”为统领,融合多元、立体、广阔的优质资源,创立英华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崇德尚善,端行雅言,睿智明理”的优秀学子。学校开设“苏城寻芳”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周边文教优势,让学生寻访姑苏历史文化资源精粹,感受“江南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历史名城的古韵今风。在学校开心农场田园劳动课程中,同学们学习除草、松土、播种、搭番茄藤架等劳动技能,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劳动的热情,培育了劳动意识,还减轻了课业负担,调节身心健康,为全面发展注入无限的活力。
在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校全年有四大活动,即“数科节”“艺术节”“双语节”“十六小小马”(校园马拉松)。“双减”政策实行以来,学校积极借助已有的学科课程基地优势,探索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在课后延时服务时段推广。丰富的活动旨在让每个学生在保证日常的学习任务以外,把兴趣转移到对文化智慧的吸收,对科学精神的探索,对道德情操的追求中,并能带着这些品质进入到高一级学校。
随后,陈主任从教学管理、教研组集体备课,甚至作业设计、作业批改与评价等有关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分享了苏州市第十六中学组的做法,十六中学的老师发挥主动性,统一思想,集体行动,年级组统一备课、统一作业,统一作业批改要求,将作业落细、落实的做法让来自济南的卓越教师共同体成员们受益匪浅。同时,来自济南的老师们也交流了“双减”政策下各区县培养适应新时代人才需要以及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骨干教师队伍的具体做法。
在与陈主任的交流结束后,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校的王莉娟老师为跟岗老师们展示了一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G大调弦乐小夜曲》,王老师由“走入贵族家的的客厅”开始拉开课堂帷幕,通过图形谱、肢体表达、演唱主题、趣味视频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自主探究,了解室内乐在演奏场所、演奏形式上的特点及室内乐最常见的演奏形式---弦乐四重奏,教学过程一气呵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堂课下来,研修组的教师们一直沉浸在高雅的艺术课堂中,赞扬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烟雨入江南,诗意满苏州。在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教师们不仅领略了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更在培训中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与温度。专家和教育同行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教育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方法,让教师们受益匪浅。同时,教师们也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次聆听,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此次交流活动为济南市卓越教师共同体成员们提供了新思路,相信每一位成员都会在未来教育教学工作道路上行稳致远,和融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