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其中,教学过程中的师幼互动里提到“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表征、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孩子的想法和体验。”
上一次教研,我们展开了对“表征”和“一对一倾听”的理论学习,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幼儿不愿意表征,怎么办?一对一倾听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和推进?基于这两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展开研讨活动。
问题一:幼儿不愿意表征,怎么办?
存在原因:
1.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内心的感想
2.缺乏表征经验
3.表征形式单一
4.材料不够丰富,幼儿表征兴趣不高
解决策略:
1.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2.丰富幼儿的表征经验,创造更多的表征机会,确保幼儿的表征时间和空间。
3.开展形式多样的表征活动,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差异的需求。
4.丰富种类多样的表征材料,激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性,提高幼儿的表征兴趣。
研讨小结:
理解“表征”涵义的重要性,支持和尊重幼儿的多元表征,不要将“表征”局限于要孩子用图画和符号记录发生过的事,不论生活还是游戏,孩子动手做事、哼哼唱唱、假装扮演、交流辩论,都在运用各种各样的表征;其次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开展适宜孩子的表征方式,丰富孩子的生活与游戏经验,孩子的表征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同时要提供表征的材料和场地,保证充足的表征时间。
问题二:一对一倾听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和推进?
策略:
1.倾听前做好活动观察的准备,熟悉活动内容和过程。
2.倾听前要做好提问的准备,如开放性提问:“你还有什么想讲的?”,“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你会这样想(做)?”“如果……,你觉得会怎么样?”
羊老师以绘本《我是彩虹鱼》作为案例,分享在一对一倾听后如何推进幼儿的阅读活动。在研讨中,老师们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积极的讨论和交流。
研讨小结:
倾听前,基于了解,有准备地听,老师要针对性地观察孩子的活动内容,并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这有助于老师深入理解孩子的活动细节;倾听的关键在于从听中发现问题,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以正向陈述的对话,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聚焦支持,运用开放性的提问支持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放性提问不仅引导了孩子讲述的话题,让孩子更多地讲出有关情况、想法、情绪等,还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思维,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引发孩子生成新的游戏玩法。
教研活动记录
让我们满怀热情、理解、接纳和尊重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用心去倾听、记录,
更多的了解、理解孩子,
分析孩子所考虑的,
提供孩子所需要的,
不断支持与助推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同时收获自身专业成长的幸福吧!
图片来源:李丹
图文编辑:羊珍标
审 核:冯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