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之旅——郑州语文教研(一)
【晨诵课】——肖丽娟老师
《感遇》上课流程——
理解诗意,介绍诗人背景,结合校徽谈兰花,与孩子生活打通理解“兰花”的品质。
马玲老师点评:
1.四年级晨诵课最重要也是最难处理的课程——在农历的天空下,而老师最应该做的是:关于这首诗老师的理解;师生生命的兴发感动。
2.这首诗歌与“我”有什么关系?
3.而《感遇》这首诗中的“兰花”,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教室里那些默默无闻做事的孩子,不求外界的奖赏,不求被别人看到,她们就是我们这间教室的“兰花”。
4.晨诵课,在孩子理解了本首诗歌的意思后剩下的就是读了,不同方式的读。
5.每首诗歌带给孩子之前,老师首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兴发感动?
【共读】——《射雕英雄传》马玲老师
课堂流程:
1.与孩子进行谈话:这本书读完的孩子有几个?是自己愿意读的,还是老师要求读的?
2.提出问题:如果以射雕正面人物命名为自己“花名”,你会选择哪个人物?不着急让孩子现在说。
3.核心问题: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两个主要人物的对比:
家庭背景,姓名由来,最终的结果
让孩子进行对比,从中使两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特别是两个任务最终的结局,让孩子说出完成这种结局的原因。
5.沿着“成长教育学”这条主线进行探讨:
杨康与郭靖成长不同,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与他所经历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十八岁比武,有很大关系。
6.重点分析形象郭靖成长的重要人物——李萍:
【李萍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挟持路上】【艰难养育】【义救哲別】
从中看出每个人物是如何出场的,更能看出郭靖受母亲的教育是多么重要,以及郭靖性格的形成,此时与写作相关,描写人物时,如何出场更吸引人?
7.利用20分的时间进行批注并分享,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马玲老师此时就善于抓住孩子的问题进行有价值的引导与启发。
马玲老师点评《射雕英雄传》——
1.《射雕英雄传》作为海量阅读的终极阶段,更适合孩子自由阅读的检测,通过自由阅读使孩子达到自动化阅读的目的。
2.整本书探讨的主线之一:成长中的教育学——德育为先,智育并重;加入思辨进行探讨(英雄之辩)。
主线之二:九阴真经
主线之三:武穆遗书
3.共读《射雕英雄传》的最后,一定是由老师组织几个大问题在教室里进行讨论和辩论,引发孩子更多的思考。
4.小学阶段孩子的读写能力一定是从量变到质变,所以,这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