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邱崇龄,原名邱振源,男,汉族,1933年出生,现年85岁,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出生于漳州新行街77号,小学就读于漳州巷口小学(今为芗城区巷口中心小学),中学就读于私立漳州崇正中学(今为漳州第三中学)。
1950年,厦门师范学校来漳州招生,17岁的他幸运地考上,从此,离开家乡35年……
其奶奶林柑心地善良,活到90多岁无疾而终。过世时,庞大的的家族后人在新行街上排起了浩浩荡荡的百米人形长龙。因是高寿,且子孙满堂,五世同堂,据说按照闽南民间丧事习俗属于喜丧,可以不哭。印象中排在仪式长龙队伍后面的年轻后生偷偷地在开玩笑,大人也没有责骂……
其父亲叫邱旺根,一名为邱鞏南,母亲名高彩霞。解放前其父为漳州新华东路与达聪巷交叉口上的一家药材行南生药材行经理,此药材行据说其时为漳州规模最大的药材行。通过多年的辛苦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在漳州新行街28号和81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安编码调整改为77号)共购建了两座各五进的大厝,漳州人称‘竹篙厝’,意思应为像竹篙一样细长。新行街为东西走向,其中22号为座南朝北,77号为座北朝南。两座厝的第一进的邻街门面在七八十年代均改造为店面,其中22号为大哥开的药店,77号为七弟开的振贤理发店。新行街77号最后面一进即第五进的北侧为一条城市内河,亦称濠沟,其时名称闽南话为‘后港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邱家大厝内的小孩和左邻右舍的同龄小孩经常在此钓鱼并常常能够钓到鲶鱼、野生鲫鱼等许多品种。第四进的二楼地板上粘了不少油渍洗不掉,据说是以前开办过服装加工厂,安放了很多缝纫机常年工作留下的印记。第四进的前面天井用砖头洋灰砌建了三个大鱼池,里面饲养了许多大小不等、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美丽金鱼,经常吸引邱家小孩和邻居小孩在此游戏玩耍。听大人说解放后五十年线土地改革时邱家家庭成分被评定为工商业者,此成分据说较高且家庭又有海外关系,因而家庭成份被定性较为复杂,家庭成员一般限制入党……
其岳母陈秀美为今漳州台商区角美镇九龙江出海口北岸边的石美村人,石美村是漳州著名的侨乡,未拆村之前总人口达到一万多人。陈秀美祖先为明末清初辅佐郑成功郑经父子统一台湾并经略台湾的重要政治人物陈永华,陈永华为开启台湾文化教育的第一人。其爷爷为石美村著名乡绅,在村中拥有很高威望,经常帮助乡人主持公道,调解乡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深受乡人的敬重。
其舅舅高庆涛于解放前30年代‘跑壮丁’(其时国民党在抓壮丁)下南洋到新加坡去谋生打工。1978年刚改革开放时曾回国探亲并用轮船托运两大类似集装箱的大木箱子,内装丝绸、衣服、塑料外壳包装的带有薄荷清香味道的新型牙膏(其时国内牙膏普遍是用铅做的硬外壳)等许许多多,林林总总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类生活用品,分送给家乡漳州庞大的家族亲人。这些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色彩艳丽的各类生活用品,其时对于刚刚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历史浩劫结束的绝大多数的漳州乡亲族人来说,几乎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少族人顿生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好向往和无限憧憬……
家父兄弟姐妹共有9人,分别为7男2女,具体是老大邱振裕(已逝)、老二(早逝)、老三(大姐)邱阿腰(养女)、老四邱翁海(养子)、老五(家父)邱振源(后改名邱崇龄)、老六邱金英(女)、老七邱振宽(已逝)、老八邱振贤、老九邱振河,。因家父在家中排名第五,弟妹或下一辈称其为‘五哥’或‘五叔’。因兄弟姐妹众多,其最大的哥哥的大儿子比八弟岁数还大。其姐姐邱阿腰退休前在漳州宾馆工作,姐夫吕粪扫退休前为龙溪地区行署知青办干部。
其六弟邱振宽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后从龙溪师范学校退休。
其本人于漳州一中分校(原漳州市第七中学)退休,为高级音乐教师,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版权协会会员,中国致公党党员,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中教联《学校音乐》编委,福建省中等教育高级音乐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和漳州市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
①1950-1953,在厦门鼓浪屿福建省立厦门师范学校音乐科求学(为现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前身)。
②1953-1955,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求学。
③1955-1963,分别在宁夏银川中学(今银川一中,宁夏回民高级中学)、银川女中、银川三中任教。
④1963-1966,在福建漳州云霄师范学校(为今漳州市城市职业学院的前身之一)任教。
⑤1966-1985,在福建漳州华安第三中学任教。
⑥1985-1995,在漳州一中分校(原漳州第七中学)任教。
⑦1995年,在从事中等音乐教育事业38年后光荣退休。退休后仍然继续从事音乐创作及音乐教育工作23年,迄今为止从事音乐创作及音乐教育工作已达61年。
1。1960-1963,在银川三中任教时,其声乐作品《宁夏大合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届省级文艺会演中荣获优秀创作奖。
2。1991年,由吴玉辉作词,邱崇龄作曲的歌曲《朋友请到漳州来》荣获全国‘水仙之歌’征集比赛三等奖。
3。1994年,在全国优秀校歌征集比赛中,其作品《人才的摇篮》(漳州市长泰二中校歌)荣获金奖。《祖国花朵放异彩》(漳州七中校歌)荣获银奖。
同年,《春天的童话》在全国少儿歌曲新作征集中,荣获优秀作品奖。
《不灭的烛光》首刊于《歌曲》,后入编《红烛颂.绿叶情》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4。1996年,《情系故土家园》荣获全国‘世纪之声’歌曲大赛银奖,后入编《中国行业金曲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同年,《守株待兔》在全国首届‘森雀杯’音教论文音乐作品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5。1997年,《香港明天会更好》荣获全国流行歌曲大赛创作奖。
6。2000年,《小河,从校园里流过》在全国歌曲创作征集中荣获三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抒情歌曲选》,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
同年,《袋鼠乖乖》入编《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一书,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
7。2008年,《祖国的恋情》在‘感动中国——2008首届新创词曲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8。2009年,《爱情天梯》在建国六十周年全国‘翔泰杯’文学艺术创作征集中荣获银奖。
9。2010年,《战士最爱唱军歌》、《海风,你轻轻地吹吧》入编《中华音乐优秀词曲作家.作品收藏大典》。
《弹唱锦歌的姑娘》入编福建《多彩的山海》一书,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白云从蓝天上飘过》,在全国首届‘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奖’活动展评中荣获作曲二等奖。
历年来,他在北京《歌曲》、《儿童音乐》、《音乐周报》、上海《儿童歌声》、广州《小音乐家》、长沙《中小学音乐报》、沈阳《音乐生活》、北京《辅导员》、河南《教育时报》、台湾《中华乐志》、《福建音乐》、《厦门日报》、《闽南日报》等刊物,发表创作歌曲及音乐论文百余首(篇),部分声乐作品录制DVD碟片。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漳州电视台及《闽南日报》等新闻媒体,曾对他的声乐作品及他的创作事迹,进行过专题采访、报道和播出。
其传记入编《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