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沐初心 书香致未来——扎兰屯市第七中学第二期读书分享

佳柠
创建于03-28
阅读 14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分享教师:第七中学物理老师齐佳莹

推荐书目

《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迟子建

推荐理由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百年变迁。他们本是一个游猎民族,生长在大兴安岭里,靠养驯鹿和打猎为生,过着部族生活,有酋长和神明萨满。

      他们热爱树林和草原,驯鹿是他们的伙伴,部族人生活在一起,有爱有恨,有相聚有别离,他们的一生只与这自然中的树木和动物相关,与雨雪和河流相关,与亲人和族人相关,生活得原始而纯粹。

       为什么这本书,能带给人力量呢?

       我想,是因为它展示了人类原始的一种生命力,一个部族,得以生生不息传承下去,是靠那些相互扶持的族人,和他们与自然之间形成的默契。

他们的爱十分纯粹,不包含一丝世俗的评判。他们的恨也都是赤裸裸的,连恨也要用尽生命。

      他们养育列鹿,随到鹿而迁徙,就像沙漠里的人要依靠骆驼。

       他们热爱山林,树木,花草,河流,因为是它们赐予了生活所需,桦树皮做的船,兽皮做的衣服,饮水和食物。书中讲述了很多死亡,死亡在书中哀而不伤,每一个生命的离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重生,死亡在这里不是终点,只是结束了一个美丽的段落。还有神明般的萨满,象征着自然中的大爱,他们会救人于危难,自己却伤痕累累。

      最打动人的东西往往最纯粹。人世间的美好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有别离和失去。书中写出了百年鄂温克族的沧桑与变迁,不变的是他们心中对养育了整个民族的自然的热爱。

好句摘抄

《额尔古纳河右岸》那些绝美的句子

       我这一生见过的河流太多太多了,它们有的狭长,有的宽阔;有的弯曲,有的平直;有的水流急促,有的则风平浪静。它们的名字基本都是我们命名的而这些河流,大都是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或者是支流的支流。


       你让孤独的人和欢乐的人坐在一起,他们会觉得更加孤独,还不如让他们单独待着,那样还有些美好的回忆陪伴他们。


      那晚没有月亮,星星也是那么的暗淡。人置身在那样的黑夜里,也就成了黑夜。


      月亮周围没有一丝云,明净极了,让人担心没遮没拦的它,会突然掉到地上。


       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北部森林的秋天就像一个脸皮薄的人,只要秋风多说他几句,他就会沉下脸,拾腿就走。


       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地被晒得弯了腰了。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地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



     



本书中的人物关系

读书感受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每一座山,都是闪烁在大地上的一颗星星。这些星星春天是绿色的,秋天是金黄色的,冬天是银白色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额尔古纳河右岸,它可以是对自由和未知的向往,可以是对自然和神秘的崇拜,也可以是对现实和社会的逃避。

       神秘古老的部落鄂温克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童话般的故事。可是这个童话的结局不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美好结局,而是这个民族的逐渐衰亡。基调是苍冷的。全篇分为上部、中部、下部、尾声四个部分。

      在上部,驯鹿踏着清晨的露珠,萨满在籍火下起舞,女人们从小学着做活计,熟皮子、熏肉干、做桦皮篓和桦皮船、烙格列巴饼、挤列鹿奶,男人们狩猎、叉鱼,寻找迷失的驷鹿,保卫着家园。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晚上燃起籍火跳起舞,吃着桦皮树枝穿过的哲罗鱼,诉说着拉穆湖古老神秘的传说,制造着温润热切的风声,他们从不刻意掩饰自己的欲望。

        在中部,驯鹿遭遇了瘟疫,娜杰什卡因为害怕日本人的到来,带着两个孩子逃往左岸。爱而不得的人互相折磨,相爱的人克制压抑。日本人拉着男人们下山受训。炮火成为不速之客,秋风开始无情萧瑟,冬天变得漫无边际。在下部,死亡逐渐弥漫,萨满为救人失去一个个孩子,伤害和憎恨开始出现,部分人搬迁下山,酋长的长发剪短了,勇猛的猎人变得郁郁寡欢了,第一个大学生画家依莲娜自杀了,祸端不断降临,山中大火,浓烟滚滚,驷鹿低下了头,月亮残缺。在尾声,林木因过度砍伐变得稀疏,动物变得越来越少,山风越来越大,弘鹿赖以生存的苔藓逐年减少,卡车给道路留下伤痕。除了“我”和安草儿,大家都投了离开的赞成票,这个古老、淳朴、善良、悲怆的故事就讲完了。

       鄂温克民族如今已经基本不存在了,现代文明带走了他们。他们曾平淡看待世界万物,得与失、是与非、生与死。书中描述了很多次死亡,每放过一个生命,生命将得以反馈,让驯鹿妈妈失去小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失去自己的孩子,生命好像冥冥之中保持着某种平衡。对于死亡,他们说死去的人是和天上的小鸟在一起了,是去了一个好地方。他们说被雷电带走的林克的魂魄一定隐藏在雷电中,发出惊天动地的光芒。他们说人就一个脑袋,别人不砍的话,它自己最后也得像熟透的果子烂在地上。对于生命,他们说,生命就是这样,有出生就有死亡,有忧愁就有喜悦,有葬礼就有婚礼,不该有那么多忌讳。对于失去,他们说想走的人是留不佳的,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手抓月光一样的;对于承诺,他们说永远很像誓言,可誓言很少有永远的。对于执念,他们说你爱什么,最后就得丢什么;对于爱情,他们说听你自己的心吧,心让你去哪里,你就去哪里。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人 是依芙琳。她嫁给不爱自己、却不敢反抗的懦弱丈夫。永远不认输不妥协,被现实和自己的倔强折磨至癫狂,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幸福的一面,除了她。可她的冷言冷语中总透着善良和真相,她的故事仿佛在印证着这个民族的结局。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受是波涛汹涌的难过,然后是顺其自然的平静。看完书以后我又看了很多鄂温克族的纪录片。迟子建老师在《跋》里写到她在澳洲看到漫无目的、失去光彩的士著人,吵架的土著夫妻。她心痛了,“如果土著人生活在他们的部落中,没有来到灯红酒绿的城市,他们也许就不会遭遇生活中本不该出现的冲突。”看到鄂温克人搬迁下山,“我”独自守着母亲送的那团象征着希望的火时,我也心痛了,“她”实在太会讲故事了,让我仿佛在故事里陪着他们过完了一生,被他们的善良与乐观打动,世界仿佛变得通透明亮。

        到底什么是文明?是驯鹿爱惜地轻轻啃着青草还是工人队伍伐木的巨大响声;是把日月星辰作为良医还是现代科技的冰冷器械;是很少索取,把青山、河流、树木当成活物的鄂温克人在恪守文明,还是砍伐树木建造房屋,让沙尘闪现、动物锐减的人在制造文明。当鄂温克人觉得河流就是河流,不分什么左岸右岸的,燃烧在右岸的籍火也能映红左岸的雪野时,日本人和苏联红军在战火连天,争夺着寸土寸地。所以到底什么是文明?现代文明淹没了曾是这片土地主人的丰饶内心,让他们充满困惑、痛苦、迷茫,然后给予现代文明的所谓洗礼与拯救,正如迟子建老师所说“我们总是在撕裂一个鲜活生命的同时,又扮出慈善家的样子,哀其不幸!”

00:55


       本书中的主人公原型玛利亚索老人,已经在22年去世了,相信她一定会继续守护大兴安岭的生灵。

萨满的服饰

希楞柱

阅读 14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