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二篇文章 。本单元所选课文多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的名篇佳作。这篇文章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虽然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把对山水和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游记中,如诗如画,使我们在欣赏优美风景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的启迪。
备课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f3851753b2c45189e10f0d6fa727f23.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fc2249908a347cca9facd23681caa16.png)
醉翁亭记教研活动记录
导入与分享:活动伊始,主持人简要介绍了《醉翁亭记》的背景和文学价值,并分享了自己对该文的理解和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教师们被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如何有效教授《醉翁亭记》展开讨论,探讨其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并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
案例分享: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案例和解决方法,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专家点评:邀请了古文教育领域的专家对各小组的发言和讨论内容进行点评,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总结与展望:活动最后,主持人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古文教学提出展望和建议。
上课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f3851753b2c45189e10f0d6fa727f23.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fc2249908a347cca9facd23681caa16.png)
吴国梅老师执教的《醉翁亭记》,在讲授了学习文言文方法的同时,更是深挖文本,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人物内心,悟“醉翁”真谛,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吴老师依据学生实际和文本特点,以读为本,不仅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读”得有层次,有梯度。合单元目标,在关注读文本的同时,更培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文本。提高课效的同时也深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评课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f3851753b2c45189e10f0d6fa727f23.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fc2249908a347cca9facd23681caa16.png)
课后吴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引领,以学情分析为生长点,围绕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教学反思三方面展开说课。
吴老师认为在落实以读代讲的过程中,还是感觉有些不太充分,在朗读的形式和朗读评价上还需要继续完善,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将自己置身在文字表达的中。
接着组内教研组长刘老师根据观课量表从不同维度进行评课。“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思想的碰撞更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
课后研讨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f3851753b2c45189e10f0d6fa727f23.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fc2249908a347cca9facd23681caa16.png)
活动的最后,刘老师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思路很完整。评课的观课量表设计得很好,能指导我们如何去看课和评课。同时我们也需要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立足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和这篇文章的文本特点,发现这篇文章的四个独特之处。并且还要适时提出更具挑战性的思考的问题推动学生深度思考,高度参与。以此优化学习路径,推进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